运营商套餐营销乱象

搜索文档
让你免费升套餐的私人电话,到底是谁在打?
虎嗅· 2025-08-25 10:50
行业营销乱象现状 - 运营商存在非正规渠道电话营销行为 通过私人号码以免费升级套餐为名诱导用户消费 实际导致用户月消费额显著增加 例如有用户从33元月套餐经多次升级后达到80多元[1][2][4] - 消费者服务平台关于话费套餐的投诉量达65000条 主要涉及话费扣款问题和自定义充值问题[2] - 尽管三大运营商于8月1日宣布统一使用官方号码(10001/10085/10016)进行电话营销 但乱象在政策发布一个月后仍持续存在[2][3] 运营商组织架构与业绩传导机制 - 运营商体系分为公司总部 自负盈亏的营业厅和第三方渠道商 其中私人号码营销多来自渠道商外包团队[6][8] - 业绩压力由总部或子公司下发至营业厅和渠道商 营业厅因有自然客源压力较小 渠道商则完全依赖外呼完成指标[6][7][8] - 外呼人员采用固定话术进行推销 但其本身可能不了解套餐具体政策 核心目标是完成业务量[8] 营销策略与收费机制 - 通过文字游戏诱导消费 例如将原100元套餐与40元增值服务组合 宣称升级为139元套餐可获额外流量 实际总消费从140元变为179元[4] - 提供有期限的免费升级套餐 一年或两年后若用户未取消则自动恢复原价 导致整体消费上涨[5] - 外呼人员仅拥有升套餐权限而无降套餐权限 且采用无法回拨的网络系统拨号 号码每次不同[9] 渠道商盈利模式 - 渠道商为完成业绩会自掏腰包提供福利 例如在1440元宽带年费套餐基础上返现140元现金红包 而官方渠道明确表示无此优惠[10] - 业务办理成功后渠道商可获得佣金提成 优惠成本实际通过佣金调整实现[10] 套餐调整机制 - 降套餐业务必须通过营业厅办理 且业务员每月有额度限制(如1000元额度) 月初额度充足时办理容易 月底额度紧张时采用挽留政策[10] - 挽留政策包括劝说用户保留原套餐或申请一年期折扣优惠[10] 运营商系统性策略 - 运营商通过组织架构设计将营销压力转嫁至渠道商 自身扮演合规角色 而渠道商成为实际执行套路的主体[11] - 运营商采取风险经营策略 默认渠道商行为 仅在用户投诉时进行纠正 但事后仍允许类似行为持续发生[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