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牌模式

搜索文档
贴牌“泰国神饮”,被中国白领捧上神坛
商业洞察· 2025-05-17 09:25
行业趋势 - 中国椰子水市场2024年规模达10.8亿美元,近5年复合增长率82.9% [60] - 椰子水从小众饮品转向大众消费,中产健康需求推动品类爆发 [17][21] - 行业竞争加剧,本土品牌如元气森林、农夫山泉加速布局椰子水赛道 [80] 公司商业模式 - IFBH采用轻资产"贴牌"模式,46人团队实现11.6亿元年营收,中国市场占比92.4% [9][31] - 极致分工策略:20人负责营销、6人管仓库、5人研发,无中国办公室 [30][31] - 原材料成本优势:泰国香水椰采购成本比竞品低18%,依托东南亚产地优势 [29] 市场策略 - 渠道下沉:放弃高端定位,进驻便利店/商超,定价5-6元仅为Vita Coco的1/3 [46][48] - 营销组合拳:2022-2024年营销费用从180万增至753万美元,签约肖战带动销量单日涨300% [52][57] - 联名战术:合作瑞幸推出生椰拿铁Plus(单周300万杯)、泡泡玛特IP联名款 [55] 竞争格局 - 市占率变化:从Vita Coco追随者到2024年Q1市占率55.53%的品类第一 [59] - 供应链隐患:2024年泰国高温致椰子减产15%,被迫涨价影响增长 [74] - 本土巨头反击:瑞幸包下印尼邦盖群岛(年产20万吨椰子),蜜雪冰城多产区布局 [67][77] 财务表现 - 人效比达2521万元/员工,是茅台的5.3倍 [9] - 单一供应商风险:计划2025年将最大供应商采购占比降至70%以下 [75] - 产品结构单一:营收完全依赖if椰子水,面临品类扩展压力 [75]
药企跨界美妆:白云山业绩狂飙背后的贴牌之痛
36氪· 2025-03-25 12:51
核心观点 - 白云山通过药企背书和贴牌代工模式实现美妆业务高速增长 但品控和可持续性存疑 [5][17][23] - 药企跨界美妆行业存在两种路径:轻资产贴牌模式与自主研发模式 长期表现差异显著 [26][28][29] 线上美妆市场排名 - 2025年1-2月线上美妆品牌TOP20中 白云山以4.16亿元交易额位列第20名 是唯一进入榜单的药企背景品牌 [4][5] - 同期美妆市场头部品牌包括欧莱雅(18.17亿元)、韩束(15.91亿元)和珀莱雅(11.04亿元) [4] 白云山美妆业绩表现 - 2024年线上总交易额达21.29亿元 同比暴增393.95% 为2023年4.31亿元的近四倍 [5][7] - 抖音平台为核心销售渠道 2024年贡献18.56亿元销售额 占比87.18% 同比增长551.59% [6][7] - 2025年1-2月持续增长 总交易额4.16亿元 同比增长66.61% 其中快手平台增速达6677.60% [7][8] 产品与销售特征 - 热销产品覆盖多品类:眼部精华油(1-2月抖音销售额1亿元)、壬二酸清洁泥膜棒(5900万元)、牙膏及去屑洗发水 [9][12] - 主打高性价比策略 单品价格集中在50元区间 [12] - 天猫旗舰店显示超10款产品月销过万 其中眼部精华和泥膜棒达30万+付款人数 [12][14] 运营模式分析 - 采用品牌授权模式 由广州创赢公司统一管理知识产权授权 产品均由第三方代工厂生产 [17][18] - 营销组合策略:强调"世界500强""制药企业"等药企背书 结合功效宣传和低价策略 [16][19][21] - 在抖音布局至少10个认证账号 其中3个主力账号粉丝超50万 通过直播和内容营销持续引流 [19] 行业对比研究 - 片仔癀采用自主研发模式 2025年1-2月实现0.91亿元销售额 同比增长18.18% [29] - 同仁堂与仁和采用贴牌模式 同期销售额分别下滑57.98%和61.94%至0.56亿元和0.04亿元 [28][29] - 贴牌模式存在品控风险 2024年曾出现美白产品涉嫌非法添加防腐剂的事件 [23] 行业发展态势 - 药企跨界美妆成为趋势 但成功案例较少 多数企业面临可持续性挑战 [5][26] - 消费者对药企背景存在初始信任溢价 但重复购买取决于实际产品体验 [23][29] - 长期发展需将医药研发能力转化为产品力 而非依赖品牌授权变现 [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