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
icon
搜索文档
这些涉企行政执法问题须纠治
人民日报· 2025-09-17 22:22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18日 13 版) (责编:牛镛、袁勃) 滥用行政裁量权、类案不同罚是企业反映强烈的痛点。各地对于执法标准不一致、裁量权基准不完善等 问题,通过个案监督推动裁量标准统一,实现"过罚相当""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吉林某市某区政府行政 执法监督局指出区卫生健康局裁量不当,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行政处罚予以纠正,推动执法机关重 事实、守标准。 行政执法既不能"乱作为",也不能"不作为"。各地聚焦执法部门监管缺位、该严不严等问题进行纠治, 推动落实执法责任。新疆某县政府行政执法监督局责令县城市管理局限期履职,纠正办理企业许可申 请"不告知、不处理"的不作为行为,保障企业正常经营权益。 "随着专项行动不断深入,全国涉企行政检查数量大幅下降,精准发现问题水平有效提升,为企业退还 违法收费、依法变更或解除冻结账户,解决了一批企业关切的执法标准不一致、信用修复难等急难愁盼 问题。"司法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专项行动依法查处一批"吃拿卡要"、"粗暴执法"和执法不作为案件, 将一批不具备执法资格、严重违规人员清除出执法队伍,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追责。 今年3月以来,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在全国范围内 ...
乱罚款、乱查封、执法不作为——这些涉企行政执法问题须纠治
人民日报· 2025-09-17 22:03
今年3月以来,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9月15日,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 执法专项行动典型案例,主要涉及乱罚款、乱查封、违反执法行为规范、裁量不当、执法不作为等问 题,为各级专项行动工作专班和政府行政执法监督机构深入开展专项行动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罚缴分离"是行政处罚法确立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保障公正执法。案例显示, 2025年3月,四川某市某区政府行政执法监督局发现,该区市场监管局在2025年1月对某公司作出的行政 处罚决定书中,要求当事人将罚款直接缴纳至该局账户,涉嫌未执行罚缴分离有关规定。经核实,2024 年3月至2025年2月,该局作出的所有行政处罚案件均告知当事人将罚款缴纳至本局账户,再由该局将罚 款转入财政专户。该区政府行政执法监督局要求该区市场监管局限期整改,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制度。 行政执法既不能"乱作为",也不能"不作为"。各地聚焦执法部门监管缺位、该严不严等问题进行纠治, 推动落实执法责任。新疆某县政府行政执法监督局责令县城市管理局限期履职,纠正办理企业许可申 请"不告知、不处理"的不作为行为,保障企业正常经营权益。 "随着专项行动不断深入, ...
司法部等三部门发文 推动提升涉企行政执法水平
证券日报网· 2025-08-07 11:45
政策背景与目标 - 司法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全国工商联发布《指导意见》和《典型案例》以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并强化行政复议监督职能 [1] - 民营经济促进法将于2025年5月20日正式施行 旨在优化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并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1] - 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 体现政策层面对企业发展的支持 [1] 政策内容与举措 - 《指导意见》提出22项具体举措 涵盖总体要求监督重点争议化解能力提升办案规范效能强化等七个方面 [1] - 政策明确行政复议监督涉企执法重点 包括提升行政复议吸纳涉企行政争议能力和深化涉企行政复议办案规范效能 [1] - 联合发布10件典型案例 展示各地行政复议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的突出成效并为相关机构提供示范指引 [2] 实施与影响 - 政策推动行政复议机构涉企行政管理部门和工商联强化协同配合 共同高质效办理涉企行政复议案件 [2] - 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 促进提升涉企行政执法水平 [2] - 政策结合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和民营经济促进法部署要求 全面总结行政复议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经验 [1]
省司法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商联召开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民营企业座谈会
搜狐财经· 2025-07-10 02:40
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 - 甘肃省司法厅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工商联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4家商会和10家民营企业代表参会,旨在推动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维护企业权益并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1] - 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要论述及省委省政府相关讲话精神,并通报了专项行动进展 [3] - 商会和企业代表围绕行政检查规范、执法程序完善、执法质量提升及执法队伍建设提出建议,同时反映当前涉企行政执法中的突出问题 [3] 专项行动具体措施 - 省政府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将建立数字沟通联系机制,部署"陇上e企查"涉企行政检查系统,推行"扫码入企"和"智能派单"检查模式,实现差异化监管(无风险不扰、低风险预警、高风险严查) [4] - 加强部门协作联动,探索联合会商和联合研判机制,共同制定解决方案以规范执法行为并提振企业信心 [4] - 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将集中整治企业反映强烈的执法问题,巩固专项行动成效,同时邀请企业参与共治,通过法治化手段表达诉求和维护权益 [4] 政企协作与营商环境优化 - 专项行动被定位为优化营商环境、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的重大举措,目标是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4] - 企业被鼓励客观反映执法问题并协助改进工作,政企合作共同构建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 [4]
对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动真碰硬”——国新办介绍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最新进展
新华社· 2025-05-22 14:10
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进展 - 专项行动自3月在全国全面推开,司法部统筹组织,各地区各部门同题共答[1] - 行政罚款数额总体呈下降趋势,乱检查得到有效遏制[1] - 截至5月21日,共汇集问题线索6232条,督促办理5246条,整治问题涉案金额3.35亿元,为企业挽回损失9881.35万元[3] 专项行动聚焦的突出问题 - 纠治四类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乱收费/罚款/检查/查封、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执法标准不一致加重负担、滥用职权等违反执法规范行为[2] - 重点领域包括食品药品、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安全生产、城市管理、交通运输等与企业和民生密切相关的领域[3] 优化涉企收费与执法监管措施 - 市场监管总局严查政府部门擅自设立收费项目、超标准收费等行为,强化交通物流和水电气暖行业收费监管[3] - 加快涉企收费监测平台建设,出台《涉企收费违法违规行为处理办法》强化制度刚性[3] - 应急管理部推行7项"轻微首违不罚"措施,对严重违法行为实施"一案双罚"(处罚企业和负责人)[4] 执法方式创新与法治保障 - 多地探索柔性执法,出台免罚清单或绿色通道,平衡执法力度与服务温度[6] - 民营经济促进法明确禁止滥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纠纷和趋利性异地执法,为规范执法提供法律支撑[6] - 司法部强调对食品药品等领域坚持"最严谨标准、最严格监管、最严厉处罚、最严肃问责"[6] 下一步行动方向 - 加大对问题查纠整改监督力度,对典型案件重点督办或提级办理[7] - 对纠治不力地区采取约谈、通报、曝光等措施推动落实[7]
司法部:正在研究制定《行政执法行为规范》,厘清行政执法人员权力边界和行为边界
快讯· 2025-05-22 02:50
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 核心观点 - 司法部开展专项行动旨在规范涉企行政执法,重点解决粗暴执法、任性执法和机械执法等问题,强调执法人员能力与素质提升[1] - 通过资格管理、培训机制、行为规范和责任追究四方面措施强化执法水平[1][2] 具体措施 资格管理 - 研究制定《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办法》,健全准入和退出机制,杜绝无资格人员执法[1] - 地方清理不符合条件人员:江西省清理2648人,青岛市清理351人[2] 能力培训 - 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连续三年培训执法骨干超100万人[1] - 强化场景式培训,提升法律知识、业务技能,避免机械执法[1] 行为规范 - 研究制定《行政执法行为规范》,明确权力边界和禁止性行为,解决滥用职权等问题[2] 责任追究 - 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对违法或不当执法行为依规处理[2] - 移送纪检监察机关线索1140条,处理相关人员1068人,情节严重者取消执法资格[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