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行业地位
icon
搜索文档
博苑股份(301617) - 2025年9月2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02 09:48
碘产业概况 - 碘及碘衍生物应用于医疗、农业、工业及人类与动物营养领域,包括X射线造影剂、杀菌剂、防腐消毒剂、医药中间体、LCD与LED屏幕偏光膜等 [2] - 碘以碘酸钾或碘化钾形式添加至食用盐预防碘缺乏症 [2] - 碘下游应用结构中X射线造影剂、医药制造和液晶面板制造三大核心领域合计占全球消费量63% [2] - 全球碘产能集中在智利、日本和美国三大产区,三国总产量占全球销售额88% [2] - 五家智利企业占全球碘销售总额60%(其中SQM占37%),八家日本生产商合计占比23%,美国生产商占比近5% [2] - 俄罗斯、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印度尼西亚及中国有少量生产 [3] 公司产品与业务 - 无机碘化物产品包括碘化钾、碘酸钾、碘化钠、氢碘酸、碘化亚铜等,主要应用于医药、农药、饲料、光电材料等领域 [4] - 有机碘化物产品三甲基碘硅烷作为有机合成官能团保护剂,主要应用于医药领域(如头孢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生产) [4] - 公司通过回收客户及其他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料提取关键原材料,形成循环经济模式 [5] - 公司提供从基础原料、医药助剂、催化剂到危废资源化利用及加工的全产业链服务 [5] 核心竞争优势 - 循环发展与综合服务优势:实现资源综合利用与主营业务深度融合,保障低成本稳定供应,增强客户黏性 [5] - 技术研发优势:拥有稳定专业研发团队,核心技术人员具备三十余年行业经验 [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获51项专利(发明专利27项,实用新型24项),多项技术与产品获省级奖项 [5] - 公司设有"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平台,荣获"制造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瞪羚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等荣誉 [5] - 行业地位优势:碘化物及发光材料产品长期占据市场领先地位,六甲基二硅氮烷业务逐步提升市场份额 [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参与制定3项行业标准与12项团体标准 [5] - 产品质量与客户资源:构建全流程质量控制体系,与细分领域知名客户建立长期稳定合作 [6] - 合规经营优势:取得安全生产、危险废物经营及排污许可等齐全资质,连续获评当地环保先进单位 [6] 其他信息 - 投资者关系活动参与单位包括中信证券、南方基金、博时基金、中欧基金、富国基金 [2] - 公司接待人员包括董事长李成林、董事会秘书张山岗、财务总监孙腾、证券事务代表杨艳丽 [2] - 活动时间为2025年9月2日,地点为博苑股份会议室 [2]
博苑股份(301617) - 2025年5月1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4 09:46
公司核心竞争力 - 循环经济与综合服务优势:通过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将废料转化为生产原料,降低采购成本,并提供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增强客户黏性 [2] - 技术研发优势:拥有专业研发团队,获49项专利(27项发明专利),设立省级研发平台,荣获"专精特新'小巨人'"等荣誉 [2] - 产品质量与客户资源:主要产品通过多项体系认证,与细分领域知名客户长期合作,品牌信誉强 [2] - 行业地位优势:碘化物及发光材料市场占有率领先,参与制定1项行业标准、11项团体标准 [2] - 合规经营优势:持有安全生产、危废处理等全资质,坚持绿色生产,获评环保突出单位 [2][3] 2024年财务表现 - 毛利率下滑原因:原材料价格上涨及贸易业务收入规模增长(该业务毛利较低) [3] 行业壁垒分析 - 技术壁垒:横跨多领域技术要求高,需长期研发投入和经验积累 [3] - 市场壁垒:下游客户对供应商审核严格且更换成本高,新进入者难获认可 [3] - 资质壁垒:需取得多项行政许可,安全环保监管日益严格 [3] - 资金壁垒:技术研发、设备升级、产能扩建等需大量资金支持 [3]
踩雷宝能系、频收罚单,“换帅”是上海银行的良药吗?
凤凰网财经· 2025-04-27 12:57
高管变动 - 董事长金煜因年龄原因辞去所有职务 任期10年(2015-2025)[1] - 顾建忠接任党委书记并提名董事长 曾任职上海银行17年 历任多个部门高管 后任上海农商行行长[1][8] - 过渡期由副董事长施红敏代行职责[1] 财务表现 - 2022-2023年营收连续下滑:2022年531.12亿元(-5.54%) 2023年505.64亿元(-4.8%)[1] - 2024年恢复正增长:营收529.86亿元(+4.79%) 净利润235.6亿元(+4.5%)[1] - 2025Q1收入135.97亿元(+3.85%) 净利润62.92亿元(+2.3%)[2] - 利息净收入324.86亿元(-7.62%)占比降至61.31% 非利息净收入204.99亿元(+33.11%)[2] - 净息差1.17%(-0.17pct) 净利差1.22%(-0.19pct) 贷款平均收益率3.76%(-0.51pct)[5] 业务结构 - 贷款总额1.41万亿元(+2.09%) 不良贷款率1.18%(连续两年下降)[3] - 存款总额1.71万亿元(+4.27%)增速高于贷款[4] - 非利息收入中投资收入131.66亿元(+94.42%)占比79.6%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9.59亿元(-19.46%)[6] 行业地位 - 2015年城商行营收利润排名第二 2024年滑落至第四[7] - 2024年同业对比:江苏银行营收808.15亿元 北京银行699.17亿元 宁波银行666.31亿元 上海银行531.12亿元[8] 内控与诉讼 - 2025年累计被罚370万元(贷款管理/代理销售违规200万 苏州分行120万 宁波分行50万)[9][10] - 近三年行政处罚金额超1.3亿元[11] - 与宝能系3起诉讼:25.8亿元借款已一审胜诉 另两起涉案73.76亿元[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