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社会撕裂

搜索文档
观察者网·观学院直播厅【思想者说】第13期(上):“悲剧”撕裂美国——查理·科克之死
观察者网· 2025-09-29 03:29
美国青年MAGA运动领袖查理·柯克被枪杀,在美国乃至全球引起巨大反响。这起枪杀案反映了美国政 治、社会面临怎样的冲突?特朗普政府对柯克之死的应对,与历史上的政治暴力有何不同? 黄靖:观察者网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在美国刚发生不久的、非常戏剧性但很悲惨的一件 事情,就是美国右翼保守主义的青年领袖式人物查理·柯克被枪杀,并且在美国社会引起巨大反响。今 天我们有幸请到了两位嘉宾,一位是在美国的孙太一教授,另一位是对外经贸大学龚炯教授。 观学院直播厅【思想者说】第13期 我个人是这样看的,不管柯克的政治观点、政治立场和作为如何,被枪杀这件事情确实是个悲剧。仅仅 因为个人的立场不同就实施暴力,这在任何时间场合下都是不能被鼓励的,是要反对的。这一点我想二 位嘉宾也没有什么不同意见。 首先我们对查理·柯克这个人做一点了解,他才30岁出头,并没有上过大学,在高中的时候就开始活 跃,并且组织了一个叫美国转折点(Turning Point USA) 的组织,很快就成为美国右翼保守派里相当 有威望或者说号召力的一个青年领袖。 【观学院直播厅-思想者说】第13期聚焦这起"悲剧",邀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龚炯、克里斯托弗纽 ...
柯克之死进一步撕裂美国 意见不一就被解雇“开盒”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15 23:39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近日,一个名叫"揭露杀害查理凶手"的网站引起美国各界的关注。该网站收集了一些涉嫌"庆祝查理·柯克之死"的人的个人信 息,并将其公布在网络上。报道称,被该网站标记的人士中,有些人只是提到了柯克的拥枪立场,还有人仅仅表示"世界仍会继续运转"。美国媒体担忧,个 人信息在网上被广泛传播可能导致严重的网络骚扰和暴力事件。 与此同时,美国部分政界人士还威胁要驱逐发表"不当言论"的外籍人士或移民。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兰多公开表示,任何外籍人士若在社交媒体上"赞赏、辩 解或对柯克之死轻描淡写",将被视为"美化暴力",可能面临签证吊销、拒签或被驱逐出境。他还呼吁网民举报相关言论,并承诺将"即时撤销涉事者的签 证"。 美国知名保守派活动人士查理·柯克10日遭枪击身亡,目前枪手的作案动机尚不明确,但柯克之死引发的美国社会撕裂却已经愈演愈烈。美国企业、教育界 的不少人员都因对柯克之死发表"消极言论"而受到围攻和惩罚。而一些支持柯克的群体则通过"人肉搜索""开盒"等手段追踪和他们意见不统一的人。美国 《人物》杂志评论称,柯克遭枪杀后,美国社会分裂情绪空前高涨。 据美国媒体报道,目前,美国各地陆续有人因对柯克之死发表 ...
柯克遇刺后,美国网络涌现“人肉开盒”的报复热潮
观察者网· 2025-09-14 15:31
【文/观察者网 陈思佳】近日,美国保守派政治活动人士查理·柯克在一所大学演讲时遭到枪击身亡。这起事件不 仅震惊全美,还引发美国社会各派之间的激烈冲突,反对"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运动的人士认为这是咎由 自取,而支持柯克的极右翼群体则通过"人肉搜索"、"开盒(公开个人信息)"等手段报复对方。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9月13日报道,一个名叫"揭露查理的凶手"的网站引起美国社交媒体的关注,它收 集了一些涉嫌"庆祝柯克之死"的人的个人信息,并将其公布在网络上。许多人担心,这些信息被广泛传播可能导 致网络骚扰和暴力事件。 这个网站的域名是匿名注册的,地址在冰岛,自称"不是一个人肉搜索网站",但已经发布了数十条个人信息。该 网站13日声称,将很快转换为一个可搜索的数据库,包含柯克的支持者提交的约3万份个人信息,允许使用者按照 大致的位置和工作职业筛选这些信息,并将"保持更新"。 CNN称,被该网站标记的人士中,有些人只是提起了柯克的拥枪立场,还有人仅仅表示"世界仍会继续运转"。个 人信息遭到公开的一些人士表示,他们遭受了一连串的骚扰,担心会成为暴力活动的受害者。 美国极右翼网红、此前与特朗普关系密切的劳拉· ...
特朗普盟友被枪杀前一秒,身后男子不寻常动作被拍,多角度还原现场
新京报· 2025-09-11 08:51
特朗普政治盟友遭枪杀: 美国社会矛盾激化的血腥注脚 当地时间2025年9月10日,美国犹他州,查理·柯克,美国知名保守派活动人士、总统特朗普的政治盟 友,在犹他山谷大学演讲时遭枪击身亡,终年31岁。 这位"美国转折点"联合创始人,特朗普总统"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支持者阵营最具影响力的"网 红"之一,其一直以"证明我错了"的辩论巡回演讲挑战自由派,最终倒在保守主义理念的战场上。 美国社会撕裂下的一出悲剧 9月10日,美国保守派活动人士柯克遭枪击身亡,无人机拍下枪击现场俯视视角。 柯克当时在活动上邀请观众上台与他一起辩论政治理念,在谈论枪支问题时枪声响起。慢放视频显示柯 克疑似身穿防弹背心,子弹打中他的衣服后疑似弹到颈部。报道称枪手仅开一枪,表明此人对枪击并不 陌生,不是业余枪手。 柯克被枪击身亡前,身后两名男子被拍到做出不寻常手势。视频显示,一名男子先抬了抬帽子,随后另 一名穿黑衣的男子交叉手臂,做出类似打棒球的手势后,下一秒枪声响起。一些美网民猜测黑衣男子可 能是柯克的安保人员,但也有人认为这一举动可疑。另据报道,一名观众竟然在枪击瞬间转头欢呼庆 祝。目前枪手仍在逃。 观点: 在美国,2024年7月1 ...
执政半年多,特朗普政府加剧美国矛盾和分裂
新华社· 2025-07-31 22:40
政治环境 - 美国政治对立加剧 社会撕裂加深 成为特朗普政府执政半年多来的缩影 [1] - 特朗普政府政策举措及强推政策做法导致支持者阵营内部出现裂痕 [1] - 共和与民主两党猛烈攻讦 行政与司法激烈拉锯 [1] 治理状况 - 三重混乱进一步加剧美国极化对立与治理困境 [1]
新闻分析丨“阅兵秀”遭遇全国抗议折射美国巨大裂痕
新华社· 2025-06-15 23:49
美国阅兵与抗议活动 - 美国陆军建军250周年阅兵式在华盛顿举行,这是自1991年以来首次阅兵,出动坦克、战机和6000多名官兵[1] - 同日全美50个州爆发约2000场抗议活动,数百万人参与,口号涉及移民、卫生、教育等政策不满[1] - 阅兵与抗议形成鲜明对比,反映美国政治和社会巨大裂痕,《纽约时报》形容为"分屏式对抗"[1] 特朗普政府政策争议 - 特朗普政府被指利用军队提升形象推进政治目标,《华尔街日报》评论称引发民众担忧[2] - 联邦执法机构在洛杉矶县展开非法移民执法行动引发冲突,特朗普首次未经州长请求调动国民警卫队[2] - 国民警卫队与警方同民众冲突酿成骚乱,蔓延至其他移民聚集城市并引发全美抗议[2] 美国社会分裂加剧 - 洛杉矶骚乱体现两党和民众在制度观念、公共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深层分裂,《卫报》评论称这是政治极化的表现[2] - 从洛杉矶骚乱到阅兵日抗议,民众对白宫行政权力的意见分歧加剧,《新闻周刊》指出凸显对民主制度的担忧[3] - 美联社评论称阅兵与抗议划出"美国鲜明的断层线",华盛顿成为展示美式民主混乱的窗口[3] 历史背景与政治动机 - 美国历史上阅兵多发生在军事成果明确、国内团结时刻,如1991年海湾战争后[1] - 此次阅兵未能凝聚民心反而加剧撕裂,舆论认为阅兵是特朗普79岁生日的"权力秀"[1] - 白宫坚称阅兵日期是巧合,但抗议活动持续多日显示社会对国家未来走向的深度分歧[1][2]
国际观察|“天使之城”的坠落
新华网· 2025-06-11 08:18
移民问题引发的社会动荡 - 洛杉矶因联邦执法机构针对非法移民的执法行动引发大规模抗议和骚乱 国民警卫队和警方与抗议民众发生激烈冲突 冲突导致公路封锁 汽车焚烧 执法人员使用催泪瓦斯和闪光弹 [1] - 特朗普总统下令派遣国民警卫队进入洛杉矶地区 这是1965年以来美国总统首次在未获州长请求的情况下调动州国民警卫队 约700名海军陆战队士兵已完成动员 [2] - 骚乱从洛杉矶向纽约等其他移民聚居的大城市蔓延 社交媒体上传播着直升机 火光 浓烟和人们呼喊的画面 [1] 两党政治极化与移民议题 - 共和党与民主党在移民问题上立场尖锐对立 共和党主张驱逐非法移民 民主党倾向于宽松政策 两党将移民议题作为党争武器 [3] - 加州州长纽森与特朗普隔空交火 特朗普抨击民主党主政者"无能" 纽森称骚乱是"由华盛顿引发的混乱" 22名民主党州长联合谴责特朗普派遣国民警卫队 [2] - 媒体呈现党派倾向性叙事 福克斯新闻台将非法移民称为"最恶劣的犯罪分子" 民主党倾向媒体则聚焦执法粗暴细节 [3] 社会撕裂与暴力升级 - 美国社会正经历更深更广的撕裂 政治极化导致暴力性质加剧 洛杉矶骚乱反映出种族矛盾与贫富差距导致的社会矛盾难以弥合 [4] - 72%美国人认为政治文明程度正在恶化 预计未来几年政治暴力事件将不断增加 [5] - 从得州边境斗法到国会山骚乱 再到"史上最撕裂"的总统选举 "美国反对美国"成为政治社会常态 [5] 民众对两党政治的厌倦 - 埃隆·马斯克提议创立"美国党" 在线民调显示80.5%参与者支持组建第三党 24小时内超过550万人次投票 [6] - 60%美国人对国家发展前景持悲观态度 认为美国"严重偏离正轨" [6] - 前总统吉米·卡特警告美国可能"面临真正的内战风险" [7]
特朗普为何不放过哈佛?MAGA与美国精英的对决,美国社会撕裂真相
搜狐财经· 2025-05-29 12:41
特朗普政府与哈佛大学的对抗 - 特朗普政府于2025年1月冻结哈佛大学超过22亿美元的联邦拨款,并于2025年5月取消其国际学生招生资质,进一步升级对抗 [3] - 哈佛大学对特朗普政府的政策采取法律诉讼,导致联邦拨款被叫停,双方矛盾激化 [1][3] - 冲突本质是共和党与民主党党争的体现,哈佛作为民主党精英培养基地成为特朗普政府的打击目标 [3] 哈佛大学的精英教育传统 - 哈佛早期教育模式保守,以古典学科为主,排斥实用教育,直到查尔斯·艾略特上任后推动医学等领域改革,奠定现代高等教育体系 [5][7] - 20世纪30年代哈佛开启全球学术扩张,建立海外研究中心,形成跨国精英网络 [9] - 高强度的学术训练(每年6门课程)和高昂费用将低收入群体排除在外,客观上成为社会分层筛选器 [9] 精英再生产与政治影响力 - 哈佛通过校友捐赠制度实现教育资本代际传承,形成"精英再生产"的物质基础 [10] - 1909年哈佛已培养出西奥多·罗斯福等政商领袖,建立"哈佛-华盛顿旋转门",教育精英直接影响两党政治 [12] - 精英网络联通政商界,使哈佛成为民主党重要人才基地,加剧与共和党的对立 [3][12] 美国社会撕裂与民粹主义崛起 - "红脖子"群体(保守派选民占30%)因经济衰落和去工业化沦为边缘群体,成为特朗普的选民基础 [14][16] - 2008年金融危机后共和党转向反移民、反多元文化政策,吸引保守派选民,特朗普借此上台并推动贸易保护主义 [17] - 特朗普的"MAGA"口号和保守政策扩大选民基础,导致民主党选民流失,两党矛盾激化 [17][19] 两党党争与社会乱象 - 民主党通过司法调查打压特朗普(如FBI搜查海湖庄园),司法体系沦为党争工具 [21] - 高通胀、高外债和贸易战冲击美国经济,贫富分化加剧,暴力事件频发(如"零元购"文化) [22] - 选举政治失灵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民众对政府不满情绪高涨 [19][22]
国际观察|特朗普政府:百日执政 百诉缠身
新华社· 2025-04-27 12:14
特朗普政府诉讼概况 - 特朗普政府上任百日面临211起国内诉讼 涉及关税 移民 教育 机构裁员等领域 [2] - 12个州组成联盟起诉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 指控其"对等关税"违法并要求阻止实施 [1][2] - 108项司法裁决已阻止特朗普政府相关政策推进 包括移民 裁员等行政令 [3] 关税政策争议 - 加利福尼亚州单独起诉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 称其造成经济混乱和破坏 [2] - 美国小企业联合起诉政府关税政策 认为政策损害商业利益 [2] - 联邦最高法院对委内瑞拉公民遣送案作出有利于政府的裁决 但限制司法程序 [3] 移民政策冲突 - 特朗普废除"出生公民权"行政令被多地法院颁布临时禁令阻止 华盛顿州联邦法官裁定其违宪 [2] - 政府援引18世纪战时法律驱逐委内瑞拉公民 华盛顿联邦法院颁布临时禁令阻止 [3] - 全美多地爆发抗议活动 谴责政府移民政策侵犯公民权利 [6] 教育领域诉讼 - 超100名国际留学生联合起诉美国政府 要求恢复被取消的签证或合法身份 [3] - 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指控其以冻结资金手段干预学术决策 被视作高等教育界斗争的重大升级 [3] 党派斗争激化 - 21名民主党籍州总检察长联合起诉特朗普政府 12个起诉州中10个州长为民主党籍 [5] - 威斯康星州法官被捕事件引发对政府"破坏司法系统"的指责 媒体称行政权力被"武器化" [4][5] - 党派矛盾导致诉讼激增 降低美国政治体系运作效率 [5] 社会影响与舆论 - 4月全美50州发生逾千场抗议活动 反对政府移民 裁员 关税政策 [6] - 多项民调显示特朗普支持率创新低 公众对政府行为负面观感加剧 [6] - 媒体分析指出政府陷入法律泥潭 政策执行能力与野心落差导致混乱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