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债务托管

搜索文档
起底网贷黑产(上)|直击现场!揭秘律所的“债务托管”生意
北京商报· 2025-08-14 07:59
行业运营模式 - 债务托管公司通过线下办公场所和电话营销开展业务 使用标准化话术模板吸引负债人[3] - 主要承诺包括1至3年免还款 到期只还本金 拦截催收电话 不影响征信等诱饵[3][5] - 服务费模式为"先看方案再交钱 办不成全额退" 单个客户收费约6000元[3][13] 业务操作细节 - 要求客户更换手机号码 由协商老师持有新号码并以客户名义与平台沟通[5] - 声称通过查看贷款App及资金方情况申请停息挂账时间[5] - 宣称已帮助超1万负债人 有公司声称处理案件超10万件 服务超8万人[1][12] 行业风险特征 - 代接催收电话行为涉嫌干扰债权债务沟通秩序 可能被认定为恶意逃废债[7] - 逾期记录仍会如实上报征信系统 无法通过"代接电话"或"更换号码"规避[8] - 所谓"3年不还款只还本金"方案缺乏法律约束力协议基础 可能涉及伪造材料[8] 行业生态变化 - 债务规划公司从线上转向线下本地化服务 实现"公里级"围猎[10] - 通过互联网平台和地图软件投放广告 宣称执业时间超15年吸引客户[12][13] - 多家网贷平台将其定性为金融黑灰产 涉及恶意投诉等违法违规行为[14] 行业监管态势 - 实际业务已超出律师执业规范 非合理法律服务范畴[14] - 尽管展示律所资质 但债务优化模式本身涉嫌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15] - 需要金融机构 平台方 监管部门及社会各方协同发力进行遏制[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