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氢储运
icon
搜索文档
绿氢储运/氢基能源规模化应用破局路径
势银能链· 2025-08-21 03:06
文章核心观点 - 绿氢储运环节存在技术路径多样但成本与协同性不足的问题 是当前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3][4] - 氢基能源(绿氨/绿醇/SAF)正处于技术突破-产业化验证-规模化推广的关键阶段 2025年上半年中国绿色甲醇项目达83个[5] - 行业通过大规模示范项目验证全链条技术可行性 电解槽等核心设备采购规模扩大推动行业降本增效[5] - 势银绿氢产业大会将聚焦储运与氢基能源专题 组织产学研各方探讨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路径[6] 绿氢储运技术现状 - 高压气态储运技术成熟度最高但存在设备成本高与能耗问题突出等局限性[3] - 液氢储运运输效率较高且成本对距离敏感度低 但高能耗与低温运维难度制约规模化应用[3] - 有机液体储氢和固态储氢等前沿技术尚未突破材料成本与循环寿命的工业化门槛[3] - 储运环节存在产业生态割裂性问题 制氢端、运输网络与终端应用缺乏高效协同[4] 氢基能源发展动态 - 2025年上半年中国绿色甲醇项目中已开工建设占比16.9% 已建成项目占3.6% 废止项目占4.8%[5] - 吉电大安绿氢合成氨、上海电气洮南绿色甲醇及远景零碳氢氨项目投产 首次验证可再生能源制氢-储运-应用全链条技术可行性[5] - 远景赤峰项目计划采购超1000台电解槽 大规模集中采购刺激设备制造商扩产降本[5] 行业会议重点内容 - 大会设绿氢储运与氢基能源专场 中集氢能、中石化石科院、国氢科技等企业将分享实战方案[6] - 专题演讲覆盖掺氢天然气输送、氢储运中国方案、氢基燃料双赢选择等关键技术方向[10] - 电解槽材料专场将探讨PEM膜电极产业化、碱性电解水复合隔膜应用及阴离子交换膜研发等前沿议题[11]
5000公里输氢管道规划倒逼标准体系完善
势银能链· 2025-05-14 03:56
绿氢储运技术发展现状 - 管道输氢技术具有运输成本低、能耗小、运量大且稳定等特点 可实现氢能的连续性、规模化、长距离输送 [2] - 截至2024年 我国已建成纯氢管道总长度约150km 掺氢管道总长超过500km 2030年规划建成各类输氢管道超5000km [2] - 2024年以来 我国输氢管道国标及团标相继批复发布 多个配套团标进入公开意见征询阶段 [2] 2024年中国输氢管道项目进展 - 深能鄂托克前旗上海庙经济开发区光伏制氢项目输氢管道工程 氢量5000Nm/h 于2024年11月正式开工 [4] - 内蒙古乌兰察布至京津冀地区氢气输送管道工程 全长1132km 经过4个省(市、自治区)30个县(市、区) 设置10座站场、50座阀室 [4] - 山东潍坊市高新区宝通街次高压输氢管道工程 全国首条按照城镇燃气工程批准建设的城镇氢气输送管道 全长5.2公里 设计年输氢能力3万吨 [4] - 包头--临河输气管道工程 国内首条具备掺氢输送能力的长距离高压管道 总投资9.1亿元 全长258公里 最大输气能力12亿立方米/年 [4] - 张家口康保-曹妃甸输氢管道 目前世界最大口径、最大输量的绿氢管道 全长972.7公里 最大年输量约130万吨绿氢 [4] 2024年中国输氢管道标准进展 - 《氢气长输管道管材评价规程》由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等公司共同起草 已进入公开意见征求阶段 [4] - 《输氢管道泄漏检测导则》由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等公司共同起草 已进入公开意见征求阶段 [4] - 《氢气输送工业管道技术规程》填补我国氢能源工业管道输送环节的标准空白 [4] - 《氢气储输管道用钢管国家标准》是国内首个氢气储输管道用钢管国家标准 [5] 行业挑战与发展方向 - 中国输氢管道项目仍处于示范初期 已建成管道总长较短 缺少国家层面统筹规划 [5] - 标准体系尚不健全 实际项目建设仍依赖国外标准 氢气与管材相容性问题未完全解决 关键设备国产化程度较低 [5] - 未来需以示范项目为试验田 同步推动标准制定与技术攻关 在管材相容性、精密设备国产化等核心环节实现破局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