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养老

搜索文档
全球视野与本土创新:平安臻颐年重构养老服务价值坐标
第一财经· 2025-07-09 10:47
论坛背景与核心议题 - 首届亚洲老龄化协会中国区专家论坛在上海举办 聚焦国际养老模式创新与本土实践平衡 吸引中国 新加坡 澳大利亚 日本等国养老行业领袖参与 [1][3] - 论坛提出养老服务核心理念:养老不应是被动照护 而是生命价值的再延续 需结合国际前沿理念与本土文化土壤 [3] - 平安臻颐年上海颐年城·静安8号作为"保险+高品质康养社区"创新案例 融合国际CCRC模式与海派文化 成为全球经验本土化样本 [3][4] 城芯享老模式创新 - 颐年城·静安8号选址上海静安核心区 周边汇聚三甲医院 文化商业地标 预计年内启幕 体现"城芯享老"差异化战略 [6][7] - "城芯享老"理念契合中国长者需求:保持与原有社交圈连接 破解孤独困境 目前已在上海 深圳等6个核心城市布局 [6][7][10] - 上海项目预期寿命84岁与健康预期寿命72岁存在12年差距 城芯医疗资源可提供"一碗汤距离"的及时照护 [10] - 深圳项目将融入湾区美食文化 通过大厨交换等活动丰富长者生活体验 [8][10] 保险+养老生态体系 - "保险+养老"模式具有中国特色 保险公司在资金长期性 客群稳定性方面与养老产业高度适配 [11] - 平安构建三大服务体系:"保险+医疗健康""保险+居家养老""保险+高品质康养社区" 覆盖全生命周期 [12] - 推出CCaH(Continuing Care at Home)权益 实现"家门口高品质颐年生活" 包含文娱 医疗等7维健康服务 [13][14] - 与国际机构合作拓展服务边界 如与新加坡吉宝欣岳年签约 提供全球旅居等特色权益 [14] 国际经验本土化实践 - 吸收新加坡"赋能长者独立生活" 日本介护保险 澳大利亚失智症照护等国际经验 [12] - 上海项目融入海派文化元素:梧桐区Citywalk 交响乐 本帮菜健康膳食等 [8] - 构建预防性护理体系 从医院转向社区居家 形成连贯的高品质服务生态 [16]
“折腾起来”,从化小山村的积极养老实践 | 乡“互”养老②
南方农村报· 2025-03-31 01:34
文章核心观点 - 公益组织"深耕"团队在广州从化区良口镇山村推动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创新 通过长者饭堂、老人菜园、竹建筑共创等项目激发老年人参与村庄事务的积极性 探索出一条适合经济薄弱农村的"积极养老"路径 [10][13][19][24][51][126][144] 人口结构与养老挑战 - 仙溪村户籍人口645人 常住人口仅150人 其中大部分为50岁以上 平均年龄60岁以上 空心化与老龄化程度较深 [12] - 村庄面临老龄化突出、经济薄弱、养老资源有限等问题 需要探索村级养老的创新模式 [13] 养老实践项目 - 老人菜园开垦两亩村集体农田 种出的蔬菜可满足长者饭堂约三成的蔬菜需求 [33][34] - 长者饭堂每个工作日提供1顿标准为12元的午餐 市级财政补贴3元 用餐老人自付1元 其余由村民和社会人士捐款等补足 [122] - 竹建筑项目由老人们主导搭建 高约3.5米、长约15米的"狮子舞绣球"造型竹建筑历时两个多月完成 [24][27] - 生态塘建设计划正在酝酿 用于净化老人饭堂污水 净化后的出水作农田灌溉用 [56][57] 运营模式演变 - 老人菜园经历多次模式探索:从完全自发式劳动 到尝试计工制 最终形成每周二下午集体劳动+轮值浇水的稳定模式 [42][46][48] - 村民骨干群体通过小额资金试点、项目牵头等方式逐步形成 目前已具备自主运作能力 [84][86][95] - 长者饭堂日均聚集近50名村民就餐 显著增强村民间交往紧密度 化解原有小矛盾 [129][130] 组织发展背景 - 深耕团队因应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剧、公益行业议题化趋势 于2020年将养老纳入工作重点 [106][112][113] - 机构目前依靠5-6个小项目资金共同维持运作 资源链接小而散 [114][115] - 团队同步继续社区经济培育工作 如在长流村发展青梅生态种植加工销售 但受限于品质管控和销售渠道 成效有限 [134][136] 试点政策支持 - 仙溪村已被纳入全国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项目 作为从化区村一级养老服务体系试点 [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