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社会伦理责任
icon
搜索文档
观车 · 论势 || 理性看待动力电池弹射技术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30 09:25
从技术逻辑上看,动力电池弹射方案借鉴了安全气囊快速响应机制与换电模式模块化设计思路,具备一定的集成创新性。在事故中,电池包与车身快 速分离,有助于避免电池热失控直接侵袭乘员舱,为人员疏散创造关键窗口。此外,相关专利资料显示,该技术通过多传感器融合判断,力求在必要时才 触发弹射,体现出对误触发风险的防范意识。这说明,技术本身并非盲目冒进,而是建立在一定的工程实践和安全考量基础之上。 然而,任何一项新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公共道路,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实践检验。动力电池包重量可达数百公斤,弹射过程中产生的动能不容忽视,其落 点控制、轨迹预测、周边环境识别等问题,均涉及复杂的技术难点。更重要的是,在开放道路环境中,弹射行为是否会对其他交通参与者造成二次伤害? 系统的决策逻辑能否在毫秒之间做出符合伦理的判断?这些都是技术推广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正如部分公众所担忧,若将弹射触发权交予驾乘人员, 在紧急情况下,个人出于本能可能优先考虑自身避险,而忽视对公共安全的影响。如果这种"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心理,成为技术设计的逻辑起点,无疑将 引发严重的伦理困境。因此,技术方案设计必须充分考虑社会伦理责任,确保技术应用的公平性与正义性,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