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行业正规化

搜索文档
我在横店拍短剧
虎嗅· 2025-08-14 05:39
行业规模与成本结构 - 单部短剧制作成本从早期10万-20万人民币上升至当前50万-100万人民币,顶级剧作成本达200万人民币[126] - 演员片酬从500元/天攀升至顶流演员3万元/天[126] - 单部短剧拍摄周期为7天,剧集长度为70-100集(单集时长90秒)[8] 产业链与商业模式 - 行业分为平台方、承制方和剧本方三类主体,平台方可实现剧本生产、拍摄与发行闭环[122][123][124] - 2023年头部剧作可实现2000万人民币营收,利润率约20%[119] - 早期低成本剧作(5万-10万投资)可实现超额回报,曾有20万成本剧作创造2亿营收记录(未含投流费用)[120] 内容制作演进 - 服化道投入显著提升,主演服装备选方案从短缺增至三套以上[17] - 情节逻辑从早期"亲情互害"等反常识设定转向符合现实逻辑的叙事[44] - 竖屏拍摄要求演员控制动作幅度防止出画,与传统横屏拍摄形成技术差异[21] 人才结构与流动 - 传统影视从业者(化妆师、演员)大量转型短剧行业,某化妆师从业超10年并从横屏转向竖屏[10][11] - 演员背景多元化:包括偶像练习生(4部短剧经验)[20]、传统影视演员(参演贾樟柯作品)[41]、海归留学生(6年拍摄近100部短剧)[55] - 导演团队规模约15人,月均产能3-4部短剧,业务量饱和[77] 市场趋势与挑战 - 行业测出率降至20%,10部剧中仅1-2部盈利,8部可能亏损[126] - 红果短剧平台通过"免费+广告"模式改变行业生态[79] - 制作水准与投放渠道趋同背景下,剧本质量成为核心竞争要素[81][127] 国际化发展 - 短剧出海采用本土化策略(如将千年人参替换为贝多芬手稿)[130] - 平台方组建海外团队实施"降维打击"战略[129] - AI技术应用于剧本创作、换脸及无真人出演内容生成[130] 制作标准升级 - 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影视化工业产品"阶段[80] - 专业电影导演加入短剧领域,执行镜头多角度精细拍摄[84] - 凌晨拍摄成常态,单场戏拍摄耗时超1小时(如玻璃门推拍20次)[8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