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知假买假
icon
搜索文档
“知假买假”索赔千元被拒,法院:非正当维权,不支持惩罚性赔偿
新京报· 2025-09-29 08:38
新京报讯(记者吴梦真)9月25日,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联合西城区工商业联合会召开新闻通报会, 发布一批贯彻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典型案例。新京报记者了解到,针对一起消费者 "知假买假" 索赔 案,法院审理认定该行为超出合理消费需求,违背诚信原则,未支持其惩罚性赔偿请求。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该案原告在某超市门店购买一瓶酸奶并支付货款8.5元。购买时产品已经超过30天 保质期。原告起诉超市门店,要求门店顶格赔偿1000元并返还货款。 法官表示,司法需要在维护消费者权益与保护经营者利益中间找到动态的平衡点,该案严格落实《最高 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准确区分正当维权与恶意 索赔,依法惩治以"知假买假"为手段的索赔行为,有利于防止恶意利用惩罚性赔偿制度,损害正常经营 秩序。 超市门店认为,原告与他人事先合谋购买过期酸奶。两人在同一天一共购买9瓶酸奶,分别结账但都全 程录像,最后共同向门店提出索赔。超市门店提供的监控视频证实,二人确实在同一时空存在行动高度 协同的现象。 此外,根据关联案件的检索结果,该原告自2016年起对多家超市门店提起类似诉讼70余件。法院最终认 定,虽然超 ...
知假买假后索赔十倍赔偿,法院判部分支持
新京报· 2025-05-18 22:52
案件核心事实 - 原告金某某从某烟酒行购买12瓶高档白酒,总金额13200元,经鉴定8瓶为假酒,4瓶为真酒 [2] - 原告最初要求十倍赔偿132000元,后变更为针对8瓶假酒索赔88000元 [2] - 法院最终判决商贸公司退还8瓶假酒货款8800元,并支付2瓶酒的十倍赔偿22000元 [6] 法律争议焦点 - 争议焦点1:原告是否"知假买假"——法院认定其在全国涉买卖合同纠纷近百件,具有职业性 [3] - 争议焦点2:职业打假人能否获赔——法律支持在合理生活消费范围内索赔,但禁止牟利性索赔 [4][7] - 争议焦点3:合理消费范围界定——法院结合高档酒属性及消费习惯,认定2瓶为合理范围 [6] 司法裁判规则 - 食品药品领域允许"知假买假"索赔,但2024年新规明确限制恶意高额索赔行为 [4][8] - 合理消费量认定标准:保质期、普通消费习惯、购买频次等 [6][8] - 惩罚性赔偿制度目的为震慑违法经营,非助长职业索赔 [7] 行业影响 - 高档白酒市场假货问题突出,本案涉及单笔交易假货占比达66.7% [2] - 职业打假人通过录音录像等取证手段形成完整证据链 [2][3] - 企业需加强渠道管控,本案涉事商贸公司已履行赔偿义务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