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医疗器械研发

搜索文档
产品进同仁、合作落日本,这家苏州企业获元禾璞华A+轮投资
搜狐财经· 2025-09-11 13:44
融资与资金用途 - 公司完成A+轮融资 由元禾璞华独家投资 [1] - 融资将主要用于加速眼科医疗器械设备的研发与生产 [1] 公司背景与团队 - 公司成立于2020年1月8日 是一家集研发、生产、营销服务和AI大数据研究为一体的眼科医疗器械设备公司 [3] - 创始人吴海洲深耕医疗器械领域超15年 曾任职博世集团、丰田通商、日本东芝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担任技术高管 [3] - 创始人参与东芝医疗CT产品系列基础控制软件及图像开发工作 以及TOMEY等公司眼科设备基础软件开发工作 [3] - 2018年创始人与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及多位眼科技术专家合作研发SLO共聚焦眼底相机及视力筛查仪 [3] - 2020年创始人回国创业并获评苏州高新区及苏州市姑苏区两级"创业领军人才" [3] - 公司组建融合中日技术专家的研发团队 核心成员具有日本排名前三眼科设备公司多年技术经验 [3] - 团队曾参与并领导日本第一批SLO、OCT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3] - 公司在日本设立研究所 持续吸纳国际前沿技术资源 构建国内外协同研发创新体系 [3] 产品与技术优势 - 公司以超广角共聚焦激光扫描眼底相机(SLO)为突破方向 解决传统眼底相机视野窄、需散瞳、成像深度不足、血管显影不清等痛点 [4] - 公司打造国内第一台SLO超广角共聚焦激光扫描检眼镜 [4] - 2024年7月公司首款超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获批国家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4] - 设备单次扫描可拍摄168度视网膜范围 将医生视野扩大三倍以上 [4] - 设备性能指标达到甚至超越进口产品标准 能够捕捉传统设备难以发现的周边视网膜病变 有效降低漏诊率 [4] - 产品已得到北京同仁医院、深圳人民医院、广州爱尔眼科医院等国内顶级眼科医院临床认可 [4] 全球化布局与合作 - 2020年12月公司与日本某知名上市科技企业达成数千万元独家战略合作 共同布局国内外眼科市场 [6] - 2021年11月公司与日本排名前三的眼科集团公司签署数千万元产品销售框架协议 [6]
爱博医疗(688050):25Q1业绩短期承压 期待PR等新业务放量
新浪财经· 2025-04-29 02:40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4 10亿元 同比增长48 24% 归母净利润3 88亿元 同比增长27 77% 扣非归母净利润3 90亿元 同比增长35 08% [1] - 2025Q1公司实现营收3 57亿元 同比增长15 07% 归母净利润0 93亿元 同比下降10 05% 扣非净利润0 86亿元 同比下降12 83% 净利润下滑主要受人工晶体集采后终端医院手术量减少 出厂价下滑等因素影响 [1] 核心产品表现 - 2024年人工晶状体收入5 88亿元 同比增长17 66% 销量同比增长44 93% 毛利率89 16% 保持稳定 [2] - 角膜塑形镜收入2 36亿元 同比增长8 03% 销量同比增长2 40% 毛利率85 68% 同比增长0 55个百分点 [2] - 近视防控整体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 79% 公司推出多种规格的离焦框架镜和离焦软镜等防控产品 [2] 研发与新业务 - 2024年研发投入1 60亿元 同比增长20 80% 占营业收入比例11 33% [3] - 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PR)已于2025年1月获批上市 非球面扩景深(EDoF)人工晶状体已进入产品注册阶段 非球面三焦散光矫正人工晶状体等临床项目进展良好 [3] - 2024年隐形眼镜业务收入4 26亿元 同比增长211 84% 收入占比达到30 21% 逐步成为公司新的增长动力 [3] 未来展望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8 11/22 62/27 85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28 44%/24 91%/23 12% [4] - 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 67/6 00/7 78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为20 21%/28 55%/29 63% [4] - EPS分别为2 46/3 17/4 10元 公司为国内眼科医疗器械行业的领军企业 [5]
14.1亿!爱博医疗最新年报
思宇MedTech· 2025-04-23 07:04
财务与市场表现 - 公司2024年实现收入14.10亿元(同比+48.24%),归母净利润3.88亿元(同比+27.77%),扣非归母净利润3.90亿元(同比+35.08%)[2] - 2024Q4单季度收入3.35亿元(同比+18.26%),归母净利润0.71亿元(同比+36.15%),扣非归母净利润0.86亿元(同比+71.75%)[2] - 2025年一季度收入3.57亿元(同比+15.07%),归母净利润0.93亿元(同比-10.05%),扣非归母净利润0.86亿元(同比-12.83%)[2] - 人工晶状体国家集采政策导致终端医院手术量减少、价格下降,影响2025Q1手术业务收入和毛利增速[2] - 角膜塑形镜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出厂价格下调,业绩贡献减弱[2] - 隐形眼镜业务处于培育阶段,利润贡献较小[2] 主营业务与产品 - 分业务收入:人工晶体5.88亿元(同比+17.66%)、其他手术产品0.28亿元(同比+32.65%)、角膜塑形镜2.36亿元(同比+8.03%)、其他近视防控产品0.97亿元(同比+69.43%)、隐形眼镜4.26亿元(同比+211.84%)、其他视力保健产品0.24亿元(同比+87.47%)、其他产品1037万元(同比+113.78%)[6] - 分地区收入:境内13.57亿元(同比+49.52%),境外0.46亿元(同比+16.73%)[6] - 核心产品包括人工晶状体、角膜塑形镜、隐形眼镜,人工晶状体在国内高端市场打破国外垄断[7] 公司概况 - 成立于2010年4月21日,总部位于北京中关村,2020年科创板上市(代码:688050)[4] -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注眼科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和销售[4] 技术创新与研发 - 研发团队专业,持续投入资源,截至2024年累计获得多项专利[8] - 人工晶状体和角膜塑形镜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