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盐碱地水产养殖
icon
搜索文档
开渔期赶海忙 鲜活海产“游”进市场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07 14:16
渔业资源状况 - 黄渤海渔业相对资源密度创2015年以来新高 休渔后资源养护效果显著[1] - 渤海开渔后3万多艘捕捞渔船出海作业 海洋资源丰富[1] - 单条渔网产量约10斤 较往年提高 休渔保护了七八月鱼苗生长期[2] 捕捞作业与技术 - 渔船采用50米长渔网 结合洋流风速航速下网形成"捕捞墙"[1] - 通过探测设备与卫星导航精准定位渔网 探测范围离海底10-20米[1] - 使用动力装置收网 螃蟹等渔获填满渔框[2] 海鲜销售与消费 - 码头现场售卖与冷链运输并行 发往青岛烟台及南方市场[2] - 舟山梭子蟹日均到港2000多吨 高峰达3250吨[4] - 舟山国际水产城梭子蟹线上日均销售额突破400万元[4] - 8月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海产品发货量环比增18.8% 生蚝冰鲜鱼活鱼贝壳为主流品类[7] - 1-7月全国水产品批发市场成交量535.34万吨同比增3.36% 成交额1562.65亿元同比增3.23%[7] 新兴养殖模式 - 宁夏盐碱地养殖南美白对虾 运输成本较沿海降低80%[5] - 采用盐卤水稀释技术 将盐度控制在6‰适应对虾生长[5] - 宁夏盐碱地面积1.2万亩 今年对虾产量预计760吨同比增40.7% 产值达4560万元[6] - 计划推广大黄鱼三文鱼等盐碱地养殖新品种[6] 区域市场表现 - 浙江舟山形成线上线下结合销售 电商日发600-700订单 覆盖100多个城市[3] - 西部四川重庆云南甘肃水产批发市场交易量实现同比增长[7] - 宁夏养殖对虾销往银川兰州西宁 呈现供不应求态势[5]
万万没想到!不靠海的内蒙古竟然产海鲜
内蒙古日报· 2025-05-13 09:29
内蒙古盐碱地水产养殖创新 南美白对虾养殖突破 - 鄂尔多斯市乌审旗通过黄河盐碱水与井水调兑模拟海水环境,成功实现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成虾平均规格达25头/斤(单尾重20克),单池产量约300斤/周期[4] - 采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实现精准控温控氧,残饵粪便通过硝化桶和海马齿植物实现零排放零污染,每年可生产四茬[6][8] - 乌审旗计划推广该模式至其他乡镇,打造"盐碱水资源利用+特色养殖+就业增收"产业链[10] 海鲈鱼盐碱水域养殖实验 - 通辽市科左后旗联合中国石油大学等科研机构启动"盐碱水域海水鱼适应性养殖"项目,首批投放2万尾海鲈鱼苗,实验水域面积2600亩[11][12] - 通过架设210米围网解决育苗运输难题,水面资源利用率提升至80%,5月下旬计划追加投放20-30万尾南美白对虾和脊尾白虾苗[12][14] 葡萄与小龙虾共生生态农业 - 乌海市海勃湾区首创"葡萄小龙虾共生"项目,6万尾虾苗与葡萄园形成生态闭环:小龙虾疏松土壤,虾粪减少30%化肥用量,葡萄落叶转化为虾饵[17][19] - 项目采用智慧监测系统与生物滤床技术,每亩葡萄增收2000元,小龙虾亩产200斤(市价35元/斤),综合效益提升2.3倍[21] - 带动300余人次季节性务工,人均年增收8000元,衍生"钓虾摘果"旅游项目预计年接待5000人次[21] 行业技术整合与推广 - 内蒙古通过循环水养殖、生态共生等技术将盐碱水转化为"蓝色资产",形成南美白对虾、海鲈鱼、小龙虾等多品种养殖矩阵[22] - 科研院所与地方政府合作模式成为技术突破核心,如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参与水质适应性研究[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