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网安全
icon
搜索文档
内蒙古电力集团乌兰察布供电公司修试管理处:消除设备隐患,筑牢电网安全防线
中国能源网· 2025-09-25 11:26
2025年9月23日,内蒙古电力集团乌兰察布供电公司修试管理处变电检修一班发扬精益求精、快速响应的优良作风,成功处理了220kV旗台变 112母联间隔的断路器储能故障,并同步完成了母联间隔112电流互感器观察窗的更换工作,一举消除了影响电网安全运行的两项设备缺陷, 为秋季电网稳定提供了坚实保障。 母联断路器是变电站内连接不同母线的关键设备,其可靠储能是确保快速分合闸、准确切除故障的前提。而电流互感器观察窗作为监视内部 油位或运行状态的"窗口",其完整性直接关系到对设备健康状况的准确判断。此次作业需在同一间隔内连续完成两项不同性质的消缺任务, 要求检修人员具备全面的技能和高效的协作能力。 作业前夕,工作负责人组织进行了详尽的现场勘查,制定了周密的作业方案和风险预控措施。工作中,班组成员分工明确,配合默契。一组 人员迅速对112断路器储能机构进行解体检查,精准定位故障点并予以修复;另一组人员则细致操作,安全高效地完成了老旧观察窗的拆除与 新件的更换、密封工作。整个流程衔接紧密,井然有序,严格遵循安全规程,确保了作业全程安全、优质、高效。 此次双重消缺任务的顺利完成,不仅体现了内蒙古电力集团乌兰察布供电公司修试管理 ...
第十届电力与可再生能源国际会议(ICPRE 2025)在杭州召开
搜狐财经· 2025-09-22 12:54
2025年9月19日至22日,第十届电力与可再生能源国际会议(The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wer and Renewable Energy,ICPRE 2025)在浙江杭州隆重 召开。会议由浙江大学、IEEE及IEEE IAS联合主办,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承办,上海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电力大 学、安徽理工大学和宁夏大学协办。 大会吸引了来自 中国、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英国、卡塔尔、西班牙、俄罗斯、菲律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与青年研究 者参会,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方式,共同探讨电力生成、传输、存储及可再生能源应用的前沿议题,聚焦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实践。 大会开幕式由大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学王志新教授主持。浙江大学李虹教授发表开幕致辞,她指出,在"双碳"目标和全球能源结构深度调整的关键阶段,电 力与可再生能源领域正经历从技术创新到系统重构的深刻变革。接下来,浙江大学盛况教授作为大会主席发表欢迎致辞,他提到,作为国际化学术交流平 台,ICPRE 今年迎来第十届举办,标志着大会在汇聚全球智慧、 ...
国网西藏电力全面启动秋检预试 精准施策筑牢冬季电网安全防线
中国能源网· 2025-09-03 09:46
秋检预试工作部署 - 秋检周期从9月持续至11月底 涉及487项检修预试任务 投入作业人员超2700人[1] - 实行分阶段攻坚模式 9月重点推进阿里联网查隆双线和川藏联网芒康站主变等关键设备检修 10月集中开展500千伏塘芒双线和220千伏山珍线等线路维护 11月全力完成金河电厂蝶阀维护和羊湖电厂机组D修等任务[3] - 同步针对6项四级和16项五级电网风险落实特巡检测和专人值守等措施 加速推进定日灾后重建和墨脱通大网电等配网工程及7座小水电复运[3] 现场安全管控措施 - 严守计划先行原则 严格执行作业计划周会审和日管控机制 强化供指系统工单复核 严肃查处无计划作业[3] - 全面压实五级五控管理责任 严格落实现场勘察 到岗到位和同进同出等管控要求[3] - 聚焦高空 近电和有限空间等高危作业 深化风险辨识与预控 规范吊车进站和基建间隔接入等三把刀管理[3] 隐患治理推进计划 - 建立周管控和月通报闭环机制 挂图作战推进整改 提级管控推进21台重过载主变治理[5] - 借力林电共安行动集中清理林区线路树障 9月底前完成柴拉直流14处净空距离不足隐患治理[5] - 10月底前完成163项蓄电池组更换及9条风偏和覆冰雪隐患线路整治 12月底前攻克27条频跳线路难题[6] 迎峰度冬准备工作 - 开展输电线路防漂浮物和防火特巡 组织林芝和昌都等地完善融冰方案并开展演练[6] - 强化变电站防冻保温和消防设施检查维护 加强充油充气设备油位 压力及渗漏检查[6] - 排查电厂水工设施安全 做好机组维护及蓄水储备 在阿里和那曲等重点区域强化中压发电车应急保障[6]
国网莆田供电公司:紧急复位“脱缰”设备 保障电网安全运行
中国能源网· 2025-08-11 09:47
电网运维与安全保障 - 国网莆田供电公司联合国网福建超高压公司成功消除500千伏白田线路导线连接金具R销脱出缺陷 保障迎峰度夏期间电网安全稳定运行[2] - R销是电力架空线路连接金具中常用的防松配件 若未及时处置可能导致整串绝缘子及导线坠落 威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用户可靠用电[2] - 采用滑车组荡入作业点进行消缺 该方法所需工器具较少且轻便 且满足500千伏进入电场过程中组合间隙要求[2] 带电作业实施过程 - 两名带电作业人员攀爬近三十层楼高输电铁塔 无人机红外显示作业人员体表温度达47摄氏度[3] - 作业人员通过软梯荡入电场 将松脱的R销复位并加固 消除线路安全隐患 实现消缺零感知、零失误[3] - 500千伏白田线路是福建省北电南送重要输电通道 保障北电南送输电通道稳定运行是能源保供至关重要的工作[2] 技术合作与未来发展 - 带电作业有效提高电网供电能力和可靠性 为迎峰度夏期间电力供应提供有力保障[4] - 公司将深化协作机制 共同探索新技术、新装备在带电作业现场的应用 筑牢电网安全防线[4] - 为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电力动能[4]
抽蓄系列产业报告1:抽蓄是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和提升电力系统安全性的有效途径
中邮证券· 2025-06-24 02:1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全球风光发电量占比进入 15%时代,中国能源转型速度加快,但电网投资虽回升仍不足,电力系统安全压力大,中国调节性电源占比亟待提升 [4][24][27] - 中国抽蓄投运从不及预期到超预期,2025 年超规划,2035 年规模预计达 4 - 5 亿千瓦,受系统支撑新能源装机、逆周期调节和扶贫、两部制电价等因素驱动 [6] - 抽蓄是电网安全和新能源消纳的有效途径,建议关注抽蓄设备环节相关企业 [6][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风光发电持续渗透下的电力系统安全压力持续提升 - 2025 年智利和西班牙大停电分别影响超 1900 万和 5500 万人,智利是电网设施不足,西班牙是高比例太阳能 + 低传统能源运营风险致过电压连锁反应 [15][16] - 2024 年全球、中国、美国、欧盟、越南风光发电量占比分别为 15.0%、18.1%、17.2%、28.6%、12.5%,新能源电量渗透率超 15%后系统成本将快速上涨 [24] - 2023 年光伏投资超其他发电技术总和,全球电网投资 2025 年预计达 4000 亿美元但仍不足,2024 年有 1650GW 太阳能和风能待连接 [27] 2 从电力系统安全角度理解传统发电设备 - “十四五”以来中国煤电核准呈倒 U 型,2024 年开工创历史新高,因电力系统存在缺口,火电建设周期相对短 [30] - 假设不考虑燃煤机组,中国调节性电源占比仅 7%,远低于美国等国家,新能源消纳压力大,长时储能需求提升 [5][39] 3 抽蓄是电网安全 + 新能源消纳的有效途径之一 - 1W 抽蓄能支撑 3 - 5W 新能源装机,2022 年新核准抽蓄电站 48 座,截至 2024 年底核准在建规模 2 亿千瓦 [6][42] - 大型抽蓄电站主体工程施工期长,“十四五”可核准装机 2.7 亿千瓦,总投资 1.6 万亿元,能促进基础设施提升和乡村振兴 [45] - 抽蓄两部制电价稳定成本回收预期、提升盈利,国家鼓励民企参与,如浙江建德协鑫抽蓄电站 [50][51] - 中国抽蓄投运从不及预期到超预期,2025 年超规划,2035 年预计达 4 - 5 亿千瓦,国网经营区对抽蓄需求持续提升 [6] - 越南 PDP8 修订案提升光伏装机目标,2030 和 2050 年抽蓄电站规模分别为 240 - 600 万千瓦和 2069.1 - 2132.7 万千瓦 [60] 4 投资建议 - 国内抽蓄机组产能 40 套/年,预计 2028 - 2030 年迎需求高峰,建议关注哈尔滨电气、东方电气、浙富控股 [63]
三万多次操作中无一差错背后的坚守——全国劳模皮志勇的电力强国梦
新华网· 2025-05-01 21:51
行业技术发展 - 继电保护作为电网中枢神经的关键技术,对操作精度要求极高,容不得半点差错 [1] - 行业面临设备和技术的快速迭代,新时代工人需掌握核心技术以应对挑战 [3] - 能源转型背景下,电网安全维护需结合"守"与"创"的双重策略 [4] 公司技术创新 - 国网荆门供电公司通过"皮志勇劳模创新工作室"形成"难题提出-创新攻坚-现场反馈"的闭环链条 [4] - 团队研发的"二次设备一键巡视系统"将两天工作量压缩至十几分钟,"冷凝除湿装置"使直流接地故障率降至零,"电网自愈精灵"消除串供断面风险 [4] - 累计攻克直流系统智能充放电等难题,产出56项科技创新成果,完成数千次创新实验 [4] 个人专业成就 - 皮志勇26年一线工作中完成33座变电站安装调试,送电成功率100%,操作3万多次零差错 [3] - 采用"记号学习法"积累100万字笔记和2000张接线图,培养出2名国家电网技能专家和6名技术骨干 [3][4] - 主导研发的不停电改造装置通过3轮全流程测试,首次应用于实际电网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