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研究

搜索文档
穿越三千余年,古老文字更鲜活(文化中国行·感知文化里的中国·关注冷门绝学)
人民日报· 2025-07-20 22:12
甲骨文数字化研究 - 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1985年成立殷商文化研究班以来,持续推动甲骨文数字化研究,2000年研发甲骨文输入法,2021年招收文物与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研究生,2024年组建数字甲骨共创中心并实施甲骨文全球数字化回归计划 [7] - 实验室开发的"殷契文渊"平台于2019年开放,包含单字5086个、字形6234个,甲骨文研究文献3万余篇,是目前全球资料最齐全的甲骨文数据平台 [11] - 实验室利用人工智能图像技术研发甲骨文自动缀合系统,已成功缀合甲骨碎片120组,并计划建设"甲骨文全信息模型" [11] 甲骨文全球数字化回归计划 - 实验室联合腾讯SSV、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等机构发起"甲骨文全球数字化回归计划",对国内外收藏的甲骨进行全信息采集,包括高清拍摄、微距拍摄、三维建模等技术,每片甲骨拍摄150余张照片 [12] - 目前已从韩国带回8片甲骨的数字化全信息,计划2024年完成法国4家博物馆及德国400多片甲骨的数字化采集 [12] - 安阳殷墟发现的近16万片甲骨分散在全球180余家机构,数字化保护是当务之急 [12] 甲骨文活化应用 - 实验室开发甲骨文广播体操,以19个甲骨文字为基础结合多学科元素,已推广至北京、广州、成都等地 [14] - 推出"了不起的甲骨文"微信小程序,包含"每日一字"栏目,通过互动形式展示甲骨文到现代汉字的演变过程 [8][14] - 实验室青年学者占比71%,团队曾获第二十八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致力于甲骨文破译与殷商史研究 [14]
了不起的甲骨文丨回眸香江甲骨缘
河南日报· 2025-07-01 23:47
展览活动 - "了不起的甲骨文"展览将于7月11日至22日在香港中央图书馆举办,展示甲骨文魅力 [3][8] - 展览由河南省多个政府部门及文化机构联合主办,中国文字博物馆、河南博物院等协办 [8] - 展览采用历史与现实交织、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方式呈现甲骨文 [9] 香港甲骨学研究 - 香港中文大学收藏有71版甲骨,并建设了大型甲骨文电子资料库 [3] - 甲骨文电子资料库收录9部大型甲骨文书籍,输入甲骨总计67683片 [4] - 资料库简化了甲骨文检索过程,使用者可通过现代汉字查找相应甲骨文 [3] 学术贡献 - 饶宗颐1959年出版的《殷代贞卜人物通考》在甲骨文研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5] - 饶宗颐晚年主持编撰《甲骨文通检》,是大型甲骨文分类索引 [5] - 饶宗颐在甲骨学研究方面的贡献被认为可与"甲骨四堂"相并列 [5] 相关展览 - "天地之中——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在香港历史博物馆展出,包含甲骨展柜 [5][6] - 展览配有"甲骨文与现今文字对照表"展板及互动装置 [6] - 该展览获得第二十二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奖 [6] 技术应用 - 香港中文大学甲骨文电子资料库将繁重的甲骨文检索工作简单化 [3] - 资料库建设始于1996年,由饶宗颐教授领衔策划,历时7年完成 [4] - 网络检索甲骨文字的方法受到海内外学者和书法爱好者欢迎 [4]
了不起的甲骨文丨守护汉字就是守护文化自信
河南日报· 2025-07-01 23:47
汉字研究与文化自信 - 清华大学教授黄天树强调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脉,守护汉字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关键 [2][4] - 汉字具有象形之美、历史之深,是世界上唯一延续至今的自源性古文字,与甲骨文一脉相承 [3][6] - 汉字体系稳定确保了中华文明有序传承,这是中国古人智慧的体现 [3][4] 甲骨文研究进展 - 黄天树团队历时10年完成43册《甲骨文摹本大系》,收录7万多片有字甲骨,开创甲骨著录新范式 [6] - 该丛书被业内誉为"甲骨文发现至今的集大成者",是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工程的标志性成果 [6] - 甲骨文研究门槛高,需长期专注,目前仅三位学者成功破译甲骨文并获得中国文字博物馆10万元奖励 [6] 甲骨文传播与创新 - 殷墟博物馆推出"大邑商文创冰淇淋"等产品,春晚甲骨文元素吸引年轻人关注 [8] - "了不起的甲骨文香港展"即将举办,通过文化展、艺术展、科技展推广汉字 [8] - 黄天树支持用新技术传播甲骨文,但强调需平衡趣味性与学术性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