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产业融合发展

搜索文档
国家公园保护成效显著,但仍有顽疾待攻克
经济日报· 2025-09-17 10:12
日前发布的《中国国家公园发展报告》显示:第一批国家公园整合各类自然保护地120余处,统筹实施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面提升国家公园自然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实 现了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的稳步增长。我国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 理,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不断增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取得了显著成效。 强化顶层设计和制度创新。完善跨区域生态补偿、联合河湖长制等协同机制,推动形成"一盘棋"治理格 局。加强国土空间规划中的生态安全布局,将"三区三线"作为硬约束落实到省市县各级规划中。应推动 建立跨省界、流域、生态功能区的协同立法与联合执法机制,探索设立区域性生态管理局,统筹重大生 态工程建设、生态流量管控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 度改革,开展GEP核算试点并推动核算结果在财政转移支付、绿色金融等政策中的应用,实现保护者受 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 突出科技赋能。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生态评估、模拟预测和修 复决策中的应用,提升治理的精准化和智慧化水平。加快建设生态感知物联网和生 ...
一体化保护应对复合型生态问题
经济日报· 2025-09-16 22:14
山水林田湖草沙各生态要素相互关联、互为依托,共同维系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完整与功能稳定,每一个 生态系统的退化或缺失都会引起其他生态系统的连锁反应。以山区为例,植被破坏会导致土壤侵蚀,大 量泥沙流入河流,影响河流的水质和生态,甚至威胁下游的农田和城市。治理这类跨要素、跨区域的系 统性生态问题,须整体施策、多要素协同,才能实现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和可持续循环。 实践证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系统治理,是应对复合型生态问题的必然选择。通过系统治理、整体 协同的生态治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变过去条块分割的治理思维,解决部分地区生态修复存在的"头痛医 头、脚痛医脚"问题,有望从根本上阻断生态退化链条。自然资源部不久前在全国生态日发布的数据显 示,我国已实施52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完成保护修复超过830万公顷。此外,我 国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连续30多年保持"双增长",是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 国家,贡献了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的四分之一。 也要看到,一些顽固的症结仍未彻底消除。比如,跨区域、跨部门的协同机制尚不健全,"条块分割、 多头管理"导致规划衔接不畅、目标不一、生态资金分散,难以形成合力; ...
福建省四条河流入选全国幸福河湖建设项目清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12 22:22
水利部2025年幸福河湖建设清单 - 福建省洛阳江、九鹏溪、霍童溪、温水溪入选2025年幸福河湖建设清单 每个项目将获中央补助资金约8000万元 [1] 洛阳江项目 - 洛阳江是泉州市第二大河流 流域面积556平方公里 流经马甲镇、河市镇等区域最终注入泉州湾 [1] - 项目依托惠女水库、陈三坝、俞大猷公园等景观节点 打造包含水利文化、名人历史文化的特色旅游线路 [1] - 项目旨在实现"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换 带动周边经济发展 [1] 九鹏溪项目 - 九鹏溪为新桥溪一级支流 流域面积664平方公里 河道长度73千米 有4条主要支流 [1] - 流域覆盖龙岩漳平市和三明永安市5个乡镇 辐射人口11.25万人 [1] - 森林覆盖率80.3% 水质优良比例100% 平均水质保持Ⅱ类水 2012年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1] - 流域内南洋镇、双洋镇为漳平水仙茶核心产区 已形成康养旅游和文化研学等生态文旅产业 [2] 霍童溪项目 - 霍童溪是福建省"八大水系"之一 流域面积2244平方公里 河长126千米 是宁德市独流入海的第二大河 [2] - 上游属闽中火山岩系中山地貌区 沿岸山势陡峭 有猕猴、鸳鸯自然保护区等自然景观 [2] - 中下游以低山丘陵为主 霍童镇至贵村一带是蕉城区最大的河谷冲积平原 [2] - 流域独特的河湖地貌造就了"九曲十八弯二十七滩"的美景 [2] 温水溪项目 - 温水溪为九龙江一级支流 流域面积389平方公里 河道全长60千米 流经泉州安溪县和漳州华安县 [3] - 沿线村庄依托温水溪发展特色茶业和旅游业 形成生态旅游和茶园经济带 [4] - 溪流串联华安三宝核心区域 连接高山族特色村寨、南山宫、二宜楼水利风景区等文旅资源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