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生态修复

搜索文档
北京湿地日,六只麋鹿来到“新家”汉石桥湿地
新京报· 2025-09-23 12:38
记者注意到,早在2021年,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的麋鹿就曾被引入位于延庆区的北京野鸭湖湿地公 园,负责对湿地优势生长的植物进行生物"调节",它们可以吃掉过多的湿地芦苇,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 情况。 9月23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在顺义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举办第十三个"北京湿地日"主题宣传活动,6 只麋鹿来到美丽的汉石桥湿地,开展野化训练。继北京野鸭湖湿地公园后,麋鹿又一次从大兴来到"新 家"野化训练,标志着北京在濒危物种保护、湿地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提升方面取得新进展。 6只麋鹿来到"新家"汉石桥湿地。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提供 更多麋鹿有望被引到北京其他湿地 当天上午,来自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的六只麋鹿来到水草丰美的汉石桥湿地,随着车厢打开,它们先 是警惕地观察四周环境,便头也不回地跑向密林深处。 "它们3-6岁、身体状况良好且佩戴卫星追踪项圈,将开展野化训练,探索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路 径。"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麋鹿保护研究室副主任郭青云说,六只麋鹿有三只雄鹿、三只雌鹿,拉开 年龄梯度是确保它们中既有"青年鹿",也有明年即可交配的"成年鹿"。每年7、8月是麋鹿的发情期,此 次从大兴"搬家"到顺义的雌性麋鹿中, ...
拉鲁湿地生物多样性提升
人民日报· 2025-08-11 02:01
拉萨拉鲁湿地生态保护成果 - 拉萨市于2025年7月被授牌为"国际湿地城市",成为西藏首个获此称号的城市 [1] - 拉鲁湿地总面积超12平方公里,在生态平衡、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1] - 湿地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现有维管植物435种、脊椎动物200种、昆虫80种 [1] 湿地保护措施与投入 - 西藏累计投入约8.5亿元实施拉鲁湿地一期至四期保护工程,涵盖蓄水、植被恢复等 [2] - 湿地植被覆盖率从建立初期的约60%提升至当前的95%以上 [2] - 2023年成立"拉萨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科学观测研究站",强化生态监测与科研支持 [2] 生态效益与社会价值 - 湿地周边夏季氧气含量达80%,冬季高于城区同期水平约10% [3] - 湿地成为市民休闲场所,日均吸引大量游客 [3] - 巡护团队由50余名专业人员组成,实施每日巡查与水系维护 [2] 历史保护进程 - 1999年建立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升级为国家级保护区 [1] - 2010年出台《拉萨市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 [1] - 通过跨学科科考队系统收集生态本底数据,支撑保护决策 [2]
黑龙江省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工作室增至114家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19 22:11
黑龙江省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工作室建设 - 黑龙江省科技厅批准新建4家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工作室 聚焦湿地生态修复 鹅健康养殖 大豆遗传改良和寒地作物高产技术等领域 [1] - 工作室将推动黑龙江省在农业和生态特色领域开展开创性研究 助力高质量发展 [1] - 截至目前 黑龙江省共有114家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工作室 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和产业转型升级 [5] 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 - 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淡水沼泽湿地分布区 保留原始面貌 具有重要生态价值和自然遗产意义 [2] - 保护区拥有2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77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 [2] - 武海涛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室将开展退化湿地修复 濒危物种保护 研发推广先进技术方法 [2] 鹅健康养殖产业 - 黑龙江省鹅养殖数量达4000余万只 在政策扶持下快速发展 [3] -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分院拥有2000余只籽鹅保种群 承担20余项课题 制定10余项地方标准 [3] - 刘春龙鹅健康养殖工作室将研究高寒地区鹅规模化舍饲模式 解决品种选育 饲料供给 疫病防控等关键问题 [3] 大豆遗传改良 - 孟凡立北方春大豆遗传改良工作室依托黑龙江圣丰种业建立 [4] - 圣丰种业拥有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 院士工作站等平台 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 [4] - 工作室将助力黑龙江省生物育种产业发展 提升大豆抗虫抗病育种水平 [4] 寒地作物高产技术 - 王洋寒地作物高产技术工作室依托北大荒农业庆丰分公司建立 [5] - 公司机械化水平全国领先 已开展大麦复种大豆栽培技术研究 实现"一地双收" [5] - 工作室将提升科研团队能力 加快高产技术攻关 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5]
5只小麋鹿“落户”宁夏青铜峡 见证湿地生态修复成效
新华社· 2025-05-14 03:40
麋鹿繁育与生态恢复 - 宁夏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自4月23日以来已有5只小麋鹿出生,这是去年从江苏大丰迁入的35头麋鹿成功繁育的后代 [1] - 麋鹿迁地扩繁工作取得重要突破,标志着青铜峡库区湿地生态系统全面复苏 [1] - 2024年9月35只麋鹿从江苏迁至青铜峡库区,保护区搭建200余亩放归适应区并提供专人照料 [3] 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 - 青铜峡库区湿地总面积17493平方公里,是宁夏最大黄河滩涂湿地和西北第二大鸟类栖息地 [5] - 2002年起通过系统治理恢复湿地5万多亩,2017年以来投入4000余万元实施生态修复项目 [5] - 保护区野生动物种类从几十种增至292种,鸟类达212种,成为候鸟迁徙重要中转站 [5] 生态经济协同发展 - 麋鹿与湿地形成互利共生关系,通过调控苇草生长和促进物质循环改善生态系统 [7] - 青铜峡市将3093万亩湿地纳入林长制责任体系,带动生态旅游发展 [7] - 青铜峡108塔、黄河大峡谷等旅游项目借助良好生态吸引大量游客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