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湘商回归
icon
搜索文档
湖南借投洽会平台推进“湘商回归”
商务部网站· 2025-09-12 07:04
9月8日,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投洽会")在厦门举行。湖南省商务厅牵头, 全省14个市州、17个国家级和省级园区以及近50家有对接合作需求的企业组成湖南省代表团参会,集中 拜访6家在闽湖南商会及10余家重点湘商企业,举办多场"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专题对接洽谈活 动,以"招外资"与"引湘商"双线并行的创新模式,全面深化湘闽经贸合作,推动"湘商回归"。 ...
湖南常宁:招商引资“强磁场” 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招商引资成果 - 2025年上半年签约17个优质项目 总投资额达31.1亿元[1] - 项目涵盖有色金属 纺织制造 科技生产 生态农业等多个领域[1] - 上半年累计开展"走出去"招商40余次 "请进来"洽谈超120场[2] - 湘商回归新注册企业14家 到位资金22.01亿元 涉税企业12家[4] -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新签约项目35个 总投资突破70亿元[4] 招商策略与方法 - 围绕"一主一特""百花齐放"产业定位实施靶向招商策略[2] - 锁定粤港澳大湾区 长三角等重点区域开展精准招商[2] - 组建13支专业招商小分队开展精准对接[2] - 实施"强链""延链""补链"行动聚焦优势产业[2] - 深入实施"雁归工程" 聘任15位异地商会会长担任招商大使[2] 营商环境建设 - 打造"136"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建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3] - 推行"园区事园区办" 成立湘南纺织服装产业联盟[3] - 设立"绿色通道"配备"一对一"服务专员全程帮办代办[3] - 建立纪委明察暗访常态化监督机制与企业服务专员派驻制度[3] - 制度化设立"企业家接待日" 建立大招商格局项目调研机制[3] 组织保障机制 - 构建市级领导带头抓 部门乡镇协同干的联动机制[4] -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深度参与项目全流程[4] - 市人大市政协通过专题调研 提案督办等方式全程监督[4] - 形成领导带着干 部门跟着上 全市一起拼的招商合力[4]
官媒“认证”,深圳凭什么是湖南的“第二省会”?
36氪· 2025-08-22 01:41
人口流动与地域关联 - 深圳常住人口1798.95万人中湖南籍人口超300万 占比约16.7% 相当于每10个深圳人中就有1个湖南人[3] - 深圳公积金缴存者中湖南籍占比13.79% 仅次于广东籍的28.4%[3] - 2021年长沙有3294名职工将异地公积金转入深圳 规模仅次于武汉和广州[4] 产业与经济联动 - 比亚迪在湖南设立7大产业基地 累计解决7万多人就业 产值连续3年突破3亿[14] - 2023年统计方式调整后湖南汽车产量达74.76万辆 同比增265.4% 全国排名从第18升至第9[14][15] - 湖南新能源汽车产量47.91万辆 从全国第16位跃升至第6位[14] - 浏阳形成超400亿元新型显示产业链 成为湖南最大显示功能器件产业集聚区[18] 企业投资与人才流动 - 2022年深圳到湖南投资项目1042个 到位资金1849亿元 同比增13.92%[20] - 2023年上半年深圳到湖南投资项目763个 到位资金1061亿元[20] - 万兴科技将企业总部从深圳迁至长沙 在湘员工数量增长超5倍[17] - 蓝思科技将总部从深圳迁回湖南浏阳 并于2015年在深交所上市[17][19] 商业生态与文化影响 - 深圳湘菜门店数量超7000家 成为外来菜系中最大品类[8] - 湘菜连锁品牌农耕记、厨嫂当家发源于深圳 费大厨出湘首站选择深圳[8] - 深圳10个区的20位区委书记和区长中 湖南籍与广东籍各占4位 并列第一[9][10] 财富创造与商业领袖 - 2022年胡润财富榜单中深圳129名上榜富豪中有15名湖南籍 占比12%[11] - 湖南籍企业家包括鹏瑞集团徐航(资产1100亿元)、华大基因汪建(320亿元)、思摩尔国际陈志平(240亿元)等[11][12]
“最年轻”的985大学,出了两个中国首富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7-20 04:12
中国新能源汽车及锂电池行业 - 2023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2024年新能源汽车出口超200万辆,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3] - 锂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关键环节,中南大学培养了超过70%的中国锂电池行业研发人员,被称为锂电池"黄埔军校"[7][8] - 中南大学校友创办或控股的新能源产业相关上市公司超过30家,不完全统计显示校友创办上市公司总数达110多家[27] 中南大学校友企业及成就 - 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1995年创办公司,2003年进入汽车领域,现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市值6588亿人民币[10][12][13][16] - 容百科技创始人白厚善创办的公司是全球领先高镍三元正极材料供应商,市值306亿人民币[16] - 科力远集团董事长钟发平填补中国新能源材料领域空白,公司市值139亿人民币[16] - 杉杉股份在中南大学团队加入后成为全球最大锂离子电池材料综合供应商[17] - 中南大学校友企业总市值达7694.86亿人民币,涵盖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电池回收等多个细分领域[27] 中南大学学科优势 - 冶金工程与矿业工程学科全球领先,材料学为强势专业,参与东方红卫星、歼20发动机等国家重大项目[20][21] - 2023年软科世界大学排名第93位,矿业工程连续四年全球第一,冶金工程全球第二[23] - 冶金工程全国排名第2,矿业工程全国第1,材料科学与工程全球前1‰,紧密对接新能源产业[24] - 牵头国家能源金属资源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是国内最大新能源材料研究平台之一[24][25] 湖南新能源产业发展 - 湖南锂矿资源全国第7,计划2025年新能源产业总产值达4000亿,2026年锂电池和储能材料产业突破1500亿[43] - 2024年湖南新能源汽车产量98.7万辆,全国排名从第8升至第5,比亚迪贡献显著[48] - 比亚迪在湖南投资超百亿项目4个,总产值突破1500亿,带动完整新能源车产业链[52] - 2024年湘商回归新注册企业1670家,到位资金超6000亿,近半投向制造业[40] - 2012-2023年湖南GDP实现2万亿到5万亿的"四连跳"[56]
“最年轻”的985大学,出了两个中国首富
创业邦· 2025-07-15 04:09
中国新能源汽车及锂电池行业 - 2023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2024年新能源汽车出口超200万辆,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 [3] - 锂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关键环节,全国锂电池企业约70%研发人员来自中南大学 [8][9] - 比亚迪从镍镉电池起家,2003年转型造车,现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龙头,镍镉电池曾占全球40%份额 [13][16] 中南大学校友企业矩阵 - 校友创办或控股上市公司超110家,新能源相关企业超30家,总市值达7694亿元 [38][39] - 代表企业包括比亚迪(市值5302亿)、三一集团(1199亿)、格林美(273亿)、容百科技(153亿)等 [39] - 王传福(2009年首富)和梁稳根(2011年首富)均出自该校,校友企业涵盖正极材料、电池回收等全产业链 [40][41][42] 中南大学学科优势 - 冶金工程全球第2、矿业工程全球第1,材料科学/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33][34] - 国家能源金属资源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是国内最大新能源材料研究平台之一 [35] - 参与东方红卫星、歼20发动机、嫦娥五号等国家级项目关键材料研发 [28] 湘商回归与产业联动 - 湘商回归工程累计引入项目投资近2万亿元,2024年新注册企业1670家,到位资金超6000亿 [51][52] - 比亚迪在湘布局四大百亿级项目,带动产业链集聚,2024年湖南新能源汽车产量98.7万辆全国第5 [60][66] - 湖南计划2025年新能源产业规模达4000亿,其中锂电池/储能材料2026年目标1500亿 [57]
一位湖南人的“长期主义”:不上市,却把工业电源做成全国第一
搜狐财经· 2025-06-19 06:13
行业分析 - 工业电源是电子设备的"心脏供血系统",对轨道交通、医疗设备、工业控制、新能源系统等终端电子产品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1][3] - 2023年全球电源企业排名中,金升阳位列全球TOP15、国内TOP1,年营收超20亿,服务全球数万个客户[5][7] - 行业竞争激烈,存在产品模仿和价格战现象,但技术更新速度是关键壁垒[10][11] 公司概况 - 金升阳成立于1998年,专注工业电源二十多年,自主创立"MORNSUN"品牌,产品出口全球50多个国家与地区[3] - 公司连续9年荣获"广东省制造业企业500强",并获得"广东省第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奖"[3] - 研发中心规模达700+人,自有实验室获国际检测机构认证,累计在质量系统上投入超5000万元[17] 技术与管理 - 公司早期经历质量危机后,引入产品可靠性管理体系,投入5000万建立七大可靠性平台[12][13] - 创立"工业电源人才训练营",实行双轨制培养(技术与管理),高层需完成初阶、中阶、高阶课程及毕业答辩[17][27] - 采用"视频会议+任务追踪+即时反馈"系统,实现广州与怀化两地管理协同[29][30] 战略布局 - 2011年将制造中心迁至湖南怀化,带动数十家配套企业落地,园区技工贸总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23][33] - 怀化工厂按抗震级别加固,恒温恒湿环境,全员缴纳五险一金,实现"在地培养、在地留用"[31][33] - 坚持"技术创新+财务保守"策略,研发投入激进但财务保守,几乎无负债扩张[40][41][43] 创始人理念 - 创始人尹向阳为哈工大毕业生,技术出身,主张"体系化、可控"的创新,强调质量与口碑[9][15] - 拒绝上市,认为"上市是把企业当猪养",避免被资本裹挟,坚持长期主义[45][46] - 预测中国电源行业将经历洗牌,未来存活企业可能不足20家,公司目标成为"极限生存"的世界级企业[37][38][48]
湖南:“三化”聚力营商升级 激活高质量发展“一池春水”
中国发展网· 2025-06-09 14:27
市场化改革 - 永州市推行"一照通"改革,将25个许可事项整合为企业开办"一件事",实现营业执照与许可证合并办理[2] - 长沙开展"万名干部进万企"行动,湘潭组建"亲商管家"服务队伍,娄底实行"一企一专班",衡阳新设营商环境投诉窗口[2] - 湖南省上线"一网通办"系统和大数据总枢纽,升级"湘易办"App,提供自助办、异地办、帮代办等线上服务功能[3] 法治化保障 - 湖南省查办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案件280起,法院审结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2402件5047人[4] - 出台《湖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首创涉企执法检查扫码登记制度,推行"无清单不执法、无预约不入户"原则[4] - 通过"湖南营商码"收集诉求567件,办结514件,建立"机器管招投标"交易模式规范公共资源交易[4] 国际化发展 - 2024年湘商回归新注册企业1670家,累计到位资金6004.1亿元,郴州高新区吸引广州鑫丰润能源科技等企业返乡投资[1][6] - 中国(湖南)自贸试验区推出新能源汽车电池出口监管新模式,对非经贸采用"海外仓+展示交易+人民币结算"创新模式[6] - 湖南省2024年进出口总额达5636.6亿元,推动QFLP试点并扩大外资企业产品进入政府采购白名单[6][7] 整体成效 - 截至2024年底湖南省经营主体总量达764.11万户(全国前十),同比增长7.2%[1] - 在全国工商联营商环境评价中连续四年位列省级前十、中西部第一[1] - 项目用地审批时间从248天压缩至110天以内,外资企业可通过绿色通道享受一体化涉外服务[6][7]
吴桂英在望城区调研大泽湖片区建设、文科旅医融合发展等工作
长沙晚报· 2025-05-29 02:15
大泽湖片区建设 - 大泽湖近自然湿地公园即将正式开放 自去年9月湘商总部基地落户以来 望城区加快片区建设 定位为"省会城市新地标、海归小镇新范本、湘商回归首选地、引资引智汇聚地、科技创新策源地" [1] - 要求高质量完成湿地公园设施配套、景观布置、标识优化等工作 加强宣传推介 确保精彩亮相 [4] - 强调高标准高水平推动大泽湖片区建设 秉持"市场化+专业化"理念 精准对接现代化产业体系 谋划布局国际人才社区建设 引育集聚更多创新主体和创新人才 [4] 文科旅医融合发展 - 铜官窑国风乐园新亮相仲景堂、仲景健康市集 以创新形式让中医药文化"活"起来 [7] - 要求充分挖掘湖南中医药历史文化悠久、资源基础深厚的优势 积极探索"中医药+"业态融合新模式 把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