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股18A上市
icon
搜索文档
港股18A上市中的知识产权风险与应对策略
搜狐财经· 2025-04-24 12:12
港股18A上市规则核心内容 - 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 无需通过传统财务指标测试 包括盈利测试 市值/收益/现金流量测试或市值/收益测试 [3] - 上市时市值至少需达15亿港元 [3] - 上市前需由相同管理层经营至少两个会计年度 [3] - 需证明拥有充足营运资金 覆盖上市后12个月所需开支的125% 包括行政开支和研发开支 [3] 上市资格认定条件 - 必须拥有与核心产品相关的专利 包括已注册专利 专利申请及其他知识产权 [4] - 上市前至少六个月需获得资深投资者相当数额的第三方投资 且未撤回 [4] - 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通过概念阶段 [9] - 主要专注于研发核心产品 且上市前12个月内持续进行研发 [9] - 上市集资主要用于研发核心产品并推向市场 [9] 知识产权作为估值核心要素 - 知识产权质量与布局成为未盈利企业估值重要依据 [4] - 投资机构重点考察专利技术壁垒 专利覆盖的研发管线及专利保护体系布局 [4] - 知识产权直接反映企业创新实力 用于预测技术转化实现商业收益的能力 [4] 知识产权权属风险 - 核心团队成员来自竞争对手可能引发职务发明争议 根据专利法 离职一年内与原单位工作相关的发明创造归属原单位 [6] - 与合作单位共有知识产权可能导致权利处置受限 影响知识产权评估价值 [6] 知识产权无效风险 - 核心专利可能被第三方申请宣告无效 根据专利法第45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专利不符合授权条件均可提出无效请求 [7] - 未及时缴纳专利年费等管理疏忽可能导致权利自动终止 [7] 知识产权侵权风险 - 产品可能使用他人专利技术 如药物制备工艺或医疗器械核心部件与现有专利重合 [10] - 侵权成立可能导致高额赔偿 产品下架或生产线停摆 [10] 上市前风险应对策略 - 需开展核心专利有效性分析 技术自由实施(FTO)分析及潜在侵权风险评估 [11] - 审查合作研发协议中的知识产权归属与使用条款 [11] - 核查研发人员是否存在从原单位跳槽一年内自行申请专利的情况 [11] - 与高校等合作方早期明确成果归属与使用安排 [11] 专利布局策略 - 围绕核心关键技术形成多层次专利保护屏障 覆盖应用场景 工艺流程及上下游环节 [12] - 在主要市场国家和竞争对手所在地区同步推进专利申请 [12] - 通过防御性专利布局提高对手研发成本 限制市场进入空间 [12] 诉讼应对机制 - 分析竞争对手专利稳定性并评估无效宣告可行性 [13] - 提前进行专利技术比对 设立谈判与和解预案 [13] - 设计技术替代方案以规避侵权 [13] 信息披露要求 - 需在招股书中披露知识产权来源 权属状态 发明人信息及与企业的关系 [14] - 需说明是否存在法律纠纷 第三方侵权 专利到期或被无效请求的风险 [15] - 需披露FTO分析结论 明确是否存在侵权可能 [15] 案例研究:科伦博泰上市实践 - 2023年7月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专注于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研发与产业化 [16] - 与默沙东签署涉及9项ADC资产的全球独占许可协议 显示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16] - 上市前委托专业团队开展FTO调查 侵权风险评估和尽职调查 [17] - 重点分析抗体序列 制备方法 偶联技术等关键技术特征的专利对应情况 [17] - 通过全面专利检索和稳定性评估预设应对"专利狙击"的路径 [18] - 核查技术来源并审阅研发协议 确保权属清晰性和合法性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