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股市场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港股三大指数创阶段新高 恒生指数逼近27000点
中国新闻网· 2025-09-17 12:15
当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新一份施政报告,为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优势提出多项针对性举 措。在市场扩容与企业服务方面,特区政府将通过"科企专线"协助内地科技企业来港融资。同时,进一 步完善主板上市和结构性产品发行机制,研究优化"同股不同权"上市规定,探索将股票结算周期缩短 至"T+1",推动更多海外企业来港第二上市,并协助中概股以香港为首选回归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对于施政报告中的金融领域举措,港交所主席唐家成表示,将有助推动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可持续 发展,进一步拓宽香港的金融生态圈。 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则表示,港交所将依托自身基础设施优势,结合施政报告措施,为投资者构建多 元资产生态圈,助力市场多元发展。 港股三大指数创阶段新高 恒生指数逼近27000点 编辑:付健青 中新社香港9月17日电 (记者 戴小橦)港股三大指数17日强势上攻,均创阶段新高。截至收盘,恒生指数 涨1.78%,报26908.39点;恒生科技指数涨4.22%,报6334.24点;国企指数涨2.24%,报9596.77点。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从17日的板块表现看,港股科网股多数走强。其中商汤涨 ...
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 港股市场IPO热度仍将持续 中国资产已变成“不能不投资”
证券时报· 2025-09-07 18:24
港股市场复苏与IPO表现 - 自去年9月以来港股市场持续复苏 今年上半年IPO规模重回全球第一 单日市场交易额翻倍[1] - 截至8月底港股总融资额达1375亿港元 较2024年同期增长近6倍[4] - A+H上市模式表现突出 占上半年总融资额的七成[4] 外资配置趋势转变 - 外资通过香港投资中国资产实现多元化配置 从"不能投资"转为"不能不投资"[1] - 外资认购比例显著提升 高科技企业外资认购占比达七八成 欧美/中东/东南亚资金均有参与[3] - 长线基金参与度提升 因中国具备大体量市场/政策稳定/科技快速发展等优势[3] 上市企业结构与储备 - 当前200多家企业排队上市 其中一半是科技公司 含18A/18C及新经济企业[3] - 先A后H模式受青睐 此类企业在港上市后其A股流动性平均增长15%[6] - 港交所上市包容性强 涵盖内地/东南亚/哈萨克斯坦等跨国企业[6] 市场优势与产品布局 - 港股交易量/融资额在亚洲领先 多地交易所推出以港股为基础资产的衍生产品[6] - 当前产品结构以股票和衍生产品见长 但债券/大宗商品存在短板[7] - 正加大固定收益/大宗商品等领域投入 计划将REITs纳入沪深港通标的[7][8] 企业上市动机与市场定位 - 企业赴港上市主要为满足海外建厂等出海融资需求[5] - 港交所与内地交易所形成互补错位发展关系 合作远多于竞争[6] - 最终目标是实现大宗商品/衍生产品等全品类互联互通[8]
香港恒生指数升破25000点 收盘点位刷新近四年来新高
中国新闻网· 2025-08-13 14:14
港股市场表现 - 港股三大指数13日高开高走 恒生指数涨643 99点 涨幅2 58% 收报25613 67点 创近四年新高 [1][3] - 国企指数涨233 2点 涨幅2 62% 收报9150 05点 恒生科技指数涨191 62点 涨幅3 52% 收报5630 78点 [1][3] - 主板成交额达2840 41亿港元 显示市场交投活跃 [1][3] 板块及个股表现 - 科网股普涨 阿里巴巴涨6 09% 网易涨5 38% 腾讯控股涨4 74% 快手涨4 68% 美团涨4 10% 京东集团涨3 83% 小米集团涨3 00% 商汤涨1 82% [3] - 腾讯音乐2025年Q2总收入84 4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7 9% 调整后净利润26 4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3% 股价当日涨15 63% 年内累计涨幅超130% [3] 市场驱动因素 - 企业财报表现亮眼 推动相关板块和指数上涨 [3] - 政策利好及内地与香港互联互通机制为港股带来资金和投资机会 [3] IPO市场动态 - 2024年前7月港股IPO集资总额约1270亿港元 同比增长超6倍 位居全球首位 [4] - 同期共有53家IPO企业 香港交易所处理中的上市申请超210宗 显示后续上市资源充足 [4]
突发重磅收购,蚂蚁出手!
格隆汇APP· 2025-04-27 11:50
蚂蚁集团收购耀才证券事件分析 - 上海云进(蚂蚁集团全资子公司)以每股3.28港元要约收购耀才证券,较停牌前收盘价2.79港元溢价17.6% [1] - 交易涉及耀才证券主席叶茂林转让50.55%持股(8.57亿股),总代价28.14亿港元,触发强制性全面要约,最高涉资52.85亿港元 [4] - 耀才证券复牌后预计出现爆炒行情,停牌前股价已上涨9.32%至3.05港元,与收购价仍有7.54%差价 [1][3] 耀才证券基本面 - 香港本土头部券商,创立于1995年,以低佣金策略(0.05%)著称,拥有全业务牌照(证券/期货/外汇/贵金属等) [5][6] - 2024年税后纯利4.76亿港元(同比+8%),客户数58万户,管理资产605亿港元 [5] - 按成交额排名香港券商第30位,年成交960亿港元(日均80亿),占港股总成交0.3% [6] - 当前市值51.77亿港元,动态PE 8.74倍,收购价对应PE 9.4倍,显著低于同业 [6] 收购战略意图 - 获取耀才证券全业务牌照资源及58万客户基础 [12] - 布局快速增长的港股市场:2024年总成交32.43万亿港元(同比+27.1%),日均成交1318亿港元(同比+25.5%) [14] - 2025年前三月港股日均成交达2427亿港元(同比+144%),总市值突破40万亿港元(同比+32%) [16][17] - 南下资金持续流入:2024年净买入8078亿港元,2025年前四月已达6040亿港元(完成去年75%) [18][19] 港股市场发展态势 - 2024年IPO募资870亿港元(全球第四),2025年Q1同比+268.5%,全年预计1300亿港元 [19] - 衍生品交易规模领先亚太:2024年1-11月港交所成交3437亿美元,远超第二名新加坡(493亿美元) [20][21] - 集中了中国最优质的互联网/科技企业,且与A股互联互通持续深化 [21] - 国际资本青睐:资金自由流动+美元挂钩+中国核心资产集中地 [21][22] 协同效应展望 - 蚂蚁财富将科技能力与耀才证券牌照资源结合,拓展更广泛客户群 [7] - 耀才证券可获得资金支持加速数字化转型,优化资本配置策略 [7] - 双方明确保持耀才上市地位,实现资源互补的"双赢"局面 [8][9] - 收购后有望提升在港股券商市场竞争地位,抢占更大市场份额 [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