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深阅读
icon
搜索文档
把握好阅读选择权
经济日报· 2025-08-26 22:04
数字阅读行业发展现状 - 电子阅读器 阅读类手机应用 新闻聚合平台等数字阅读途径丰富了人们的选择 推动了全民阅读的普及与发展 [1] - 智能算法作用下读者接触内容与观点趋于同质化信息 产生"信息茧房"效应 [1] - 科技发展带来数字阅读山高海阔的同时也使部分用户被困信息孤岛 [1] 算法机制运作原理 - 平台运用算法推送与用户喜好一致内容以增强阅读体验和平台好感度 [1] - 算法机制通过抓住用户潜在倾向并放大该倾向来实现内容推送 [1] - 监管部门持续推动算法向透明 开放和多元方向进化 [1] 用户行为心理学基础 - 证实性偏差使用户有意识或无意识关注与既有观念一致信息 忽视矛盾内容 [1] - 用户信息获取过程中存在选择性关注和排斥不同立场内容的倾向 [1] 健康阅读习惯培养 - 读者需强化主体意识 培养健康多元信息饮食习惯 提升综合素养 [2] - 应避免被动接受算法投喂 防止大脑形成挑食偏食又懒惰状态 [2] - 通过师长推荐 实体书店偶遇等方式接触不同立场视角领域的优质内容 [2] 深度阅读实践方法 - 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相结合 数字阅读用于高效泛读 [2] - 定期选择纸质书籍 长报道 学术论文进行沉浸式深阅读 [2] - 主动拓展社交圈与观点各异者深度交流 通过输入输出锻炼认知思维 [2] 阅读价值定位 - 阅读价值超越知识积累 在于捍卫思想疆域和拓展思维边界 [2] - 应保持阅读选择权掌握在人的手中 听取多元声音观看不同风景 [2]
“Z世代”在读什么?
新华网· 2025-08-13 02:08
Z世代阅读群体规模与特征 - Z世代在中国拥有约2.6亿人口 占全国总人口近五分之一[3] - 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6.7亿人 其中26-35岁用户为主力群体[3] - Z世代在阅文平台新增用户占比近40% 人均在读作品数从28部提升至31部[12] 阅读形式数字化变革 - 电子书与听书成为主流 38.5%成年国民通过听书进行阅读[14] - 微信读书平台Z世代月活用户达656万 占比46%[13] - 掌阅科技平台Z世代用户占比30% 日均使用时长120分钟[13] 阅读内容偏好特征 - 传统经典持续霸榜 《资治通鉴》单年评论量近1.5万条[5] - 政治经济类书籍升温 《置身事内》《乡土中国》等畅销[7] - 心理学与个人成长类书籍受青睐 《终身成长》《认知觉醒》占据畅销榜[7] - 历史类读物流行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等图文书受追捧[9] - 网络文学消费强劲 奇幻/现实生活/轻小说/科幻/历史为增速前五题材[12] 社交化阅读新形态 - 平台评论互动活跃 Z世代年度评论总数1.89亿条 总字数40.8亿[20] - 弹幕文化与读书搭子兴起 形成共情共景阅读体验[20] - 直播带货推动销售 00后直播买书消费额同比增长206%[21] 出版行业转型应对 - 番茄小说与近400家出版机构合作 电子书数量同比增长60%[22] - 出版业从线性生产转向生态构建 智能技术融入全流程[24] - 大数据分析读者偏好 实现精准内容推送与个性化服务[24] 深阅读价值与挑战 - 深度阅读促进大脑神经元突触物理重构 提升知识系统性建构[26] - 学校推行每天阅读半小时机制 建立学生阅读长效机制[28] - 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兼容并蓄 载体变化不改变知识获取本质[29]
数字化时代,深阅读的意义在哪里(人民论坛)
人民日报· 2025-04-22 21:52
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的共存关系 - 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呈现各有所长、互为补充、长期并存的态势 [1] - 数字阅读丰富和拓展阅读方式 但未终结或取代传统阅读 [1] - 阅读本质是跨时空信息传递 载体演化但需求永恒 [1] 数字化时代深阅读的核心价值 - 应对信息过载需强化思考力与洞察力 避免迷失方向 [2] - 阅读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促进思想锐化与灵感迸发 [2] - 精神滋养塑造厚重精神世界 支撑物质与精神双重现代化 [2] - 阅读提升国民素质 中国阅读量仍偏低需持续建设书香社会 [2] 全民阅读推广措施 - 亲子阅读普及率超七成 校园阅读设施显著完善 [3] - 2023年17岁以下未成年人人均阅读量达11.39本 [3] - 图书馆借阅证持有者超1亿人 阅读氛围持续优化 [3] - 年出版图书超50万种 数字平台作品超5900万部 [3] - 实体书店超10万家 公共图书馆超3000家 基层书屋超75.7万家 [3] 阅读资源与方式创新 - 城乡覆盖城市书房/社区书屋等新型阅读空间 [3] - 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融合 实现快慢结合与深浅互补 [3] - 数字阅读获取时效资讯 传统阅读深化思想沉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