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融合发展

搜索文档
1/3香港人将住到北部都会区 对深圳意味着什么|湾区观察
第一财经· 2025-09-12 15:30
项目规划与规模 - 北部都会区总面积约300平方公里 占香港总面积三分之一[1] - 区域划分为高端专业服务和物流枢纽 创新科技地带 口岸商贸及产业区 蓝绿康乐旅游生态圈四大功能区[1] - 未来10年计划提供3000公顷熟地 其中1700公顷来自北部都会区[1] - 预计兴建约21万个住宅单位 占未来香港住宅供应量近一半[1] 人口与就业影响 - 全面建成后可容纳250万人口 相当于香港当前750万总人口的三分之一[2] - 将提供50万个新增职位 发展成为国际创科新城[2] - 元朗和北区现有人口约100万 开发后将新增约150万人口[2] 产业协同机遇 -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总面积3.89平方公里 横跨深港两地[3] - 深圳园区已集聚440余家科技企业 200个高端科研项目 10个国家重大科研平台[3] - 入驻科研人员1.5万余名 包括65家香港科研机构和企业[3] - 香港科学园内地首个分园吸引近70家科技企业 其中港资企业及科研机构超60家[3] - 与5所香港高校联合开展13个重点科研项目[3] - 河套香港园区今年内投入运营 首批进驻企业近30家[4] 基础设施发展 - 港深西部铁路加速推进 深圳市规划配套前海铁路口岸[4] - 需突破两地法律法规限制 便利人流 物流 资金流和数据流[4][5] - 需加强基础设施硬联通和改进规则机制软联通[5] 区域经济效应 - 250万人口消费需求将外溢至深圳零售 休闲 餐饮行业[3] - 地理优势显著:与深圳南山区隔湾相望 与福田罗湖仅一河之隔[2] - 跨境交通便捷性使北都区居民抵达深圳市中心快于港岛九龙[2]
口岸经济4.0:罗湖建起深港互联“超级节点”|何以新罗湖⑬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1 13:06
深港通关流量与消费趋势 - 罗湖口岸上半年查验出入境旅客超3370万人次 位居深圳各口岸第一[1] - 莲塘口岸出入境人数屡破新高 7月13日罗湖口岸单日客流达29.7万人次创历史记录[2] - 港人占罗湖益田假日广场整体客流30% 商场40%业态为餐饮且多家首店成为引流利器[2] 港人消费场景扩展 - 香港消费者需求从餐饮延伸至高品质购物 永辉超市"胖东来版"成为热门选择[3] - 带娃家庭推动儿童娱乐需求增长 米兜乐园成为重要亲子场所[3] - 2025年罗湖深港文化月策划骑行/宠物派对/电竞赛事等多类型活动吸引港客[4] 跨境医疗发展现状 - 罗湖区人民医院1-7月月均接待4500名香港患者 覆盖口腔科/骨科/中医科等多科室[5] - 香港居民使用内地医疗服务比例从2011年前升至60% 增长超10倍[5] - 深圳医疗价格约为香港五分之一 性价比优势显著[5] 医疗规则互联互通 - 罗湖区人民医院2024年9月获批"港澳药械通"指定机构 已引进2款港澳药品及多款器械[6] - 服务患者超120人次 包括磷酸芦可替尼乳膏/瑞玛奈珠单抗等新药[6] - 罗湖成为深港中西医跨境转介合作首个试点区 构建跨境医疗合作平台[6] 深港产业协同规划 - 香港北部都会区规划与罗湖产业方向高度契合 重点发展商贸/金融/零售及新兴产业[7] - 罗湖2023年提出创建"三力三区" 将人工智能/生命健康/低空经济定位为主攻赛道[7] - 深港合作进入4.0版本 涵盖产业/市场规则/民生生活三方面融合[7] 产业空间建设进展 - B1地块规划建设30万平方米深港生命健康产业园 聚焦生命健康前沿领域[9] - 总用地面积10.02万平方米 积极探索与国际接轨的创新政策机制[9] - 联动香港沙岭数据中心 打造深港AI跨境应用首选试验场[9] 口岸经济升级改造 - 莲塘口岸附近第七工业园等老旧工业区启动升级焕新[9] - 文锦渡口岸货运功能转移后 将对超过20公顷土地进行升级开发[9] - 罗湖积极推动深港两地新兴产业相互衔接与融合发展[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