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神经网络

搜索文档
标普500 ETF规模差距持续扩大 ——海外创新产品周报20250623
申万宏源金工· 2025-06-25 05:33
美国ETF创新产品动态 - Roundhill发行周度分红系列产品 分别挂钩Meta、Netflix、亚马逊、伯克希尔和Robinhood 提供各股票周度收益的1.2倍收益 采用周度分红模式运作 该系列目前已有合计10只产品 [1] - Tortoise将场外能源基金转型为ETF 同时投资能源相关企业股票和债券 重点关注能源基础设施公司 包括新能源、能源科技企业 可能使用期权策略增厚收益 [1] - Global X发行公司债ETF 使用Wealthspot量化模型和深度神经网络 通过行业、久期、评级分组债券 结合趋势、基本面等因子进行打分 [1] - Nicholas发行数字货币相关产品 投资数字货币相关股票及对应股票期权、ETF 旨在实现资本增值和现金流收益 [1] - Rainwater Equity发行首只ETF产品 主要投资买家忠诚度高的龙头企业 包括软件供应商、交易所等 现金流可预测性强 [2] - 联博基金发行新兴市场股票ETF 选股要求长期基本面数据好且估值合理 重仓股包括三星、阿里巴巴、腾讯等 [2] - WisdomTree发行抗通胀ETF 采用基于动量的商品多空策略 覆盖18种商品 对黄金、白银持多头 可配置至多5%比特币 [2] 美国ETF资金流向 - 上周美国股票ETF单周流入300亿美元以上 国际股票产品流入100亿美元以上 [3] - 流入前十ETF中 iShares安硕核心标普500 ETF净流入144.25亿美元 领航中盘股ETF流入35.69亿美元 Vanquard全股票市场ETF流入26.80亿美元 [6] - 流出前十ETF中 SPDR标普500 ETF信托净流出27.41亿美元 SPDR Portfolio S&P 500 ETF流出16.28亿美元 SPDR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ETF流出9.09亿美元 [6] - 先锋标普500 ETF两周流入大幅领先 规模超过6800亿美元 领先道富产品近800亿美元 领先贝莱德产品超1000亿美元 [7] - 先锋产品持续流入 道富产品持续流出 贝莱德产品4月流入5月后流出 [7] 美国ETF市场表现 - 今年以来标普500涨幅不到2% 科技板块领跑 半导体、网络安全等细分领域涨幅更高 [10] - 5月以来较多科技ETF反弹10%以上 半导体ETF反弹20%以上 [10] - VanEck Semiconductor ETF今年以来收益7.47% 5月以来收益23.19% [10] - iShares Semiconductor ETF今年以来收益4.83% 5月以来收益22.72% [10] - KraneShares CSI中国互联网ETF今年以来收益14.68% 5月以来收益4.29% [10] 美国普通公募基金资金流向 - 2025年4月美国非货币公募基金总量21.06万亿美元 较3月下降0.12万亿 [11] - 4月标普500下跌0.76% 美国国内股票型产品规模下滑0.88% [11] - 6月4日~6月11日单周 美国国内股票基金合计流出约112亿美元 债券产品流入80亿美元以上 [11]
36氪精选:外国人垄断的高端助听器,中国企业正靠AI翻盘
日经中文网· 2025-03-28 07:12
行业趋势 - AI技术成为助听器行业新的竞争点,DeepSeek等开源大模型为厂商提供低成本接入世界一流大模型的机会[4][5] - 深度神经网络(DNN)技术被广泛认可为解决助听器"鸡尾酒会效应"难题的方向,可改善嘈杂环境下的听力识别能力[8][9] - 助听器行业正从传统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向AI驱动转型,各大厂商频繁强调AI算法带来的产品升级体验[10] 市场格局 - 瑞士索诺瓦、丹麦带蒙特、美国斯达克等5家老牌厂商垄断全球90%以上助听器销售市场[5] - 新兴科技公司和医疗企业面临核心算法难突围、芯片垄断等技术难题[5] - 消费级助听器(OTC)概念普及,通过降低验配门槛和终端售价(1500-4000元)抢占市场,与传统医疗级助听器(5000-40000元)形成差异化竞争[12][13] 技术突破 - 索诺瓦峰力品牌推出AI超算力助听器,复杂环境下降噪效果达10分贝,远超行业平均4-6分贝水平[10] - 联影uOrigin采用自研异构六核芯片和边缘侧神经网络算法,每秒处理750次声音信号,具备智能降噪功能[10] - DeepSeek等LLM算法可实现环境自适应学习,完成自验配和智能验配工作[9] 参与者动态 - 科技巨头纷纷入局:苹果发布带测听功能的AirPods Pro 2,腾讯、讯飞进军千元级中端助听器市场[10] - 讯飞医疗2023年上半年智能硬件收入达2900万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367%,其智能助听器登记用户超11万[13] - 国产新兴品牌如大象声科将深度神经网络技术作为研发基础理论[10] 用户痛点 - 90%听损老人在知晓听力减退情况下仍不愿主动检查,佩戴助听器人群中仅6.5%对效果满意[6] - 传统助听器在嘈杂环境下识别能力不足,存在"鸡尾酒会效应"难题,导致用户佩戴体验差[7][8] - 产品需平衡"噪声消除"与"语音细节保留"的技术矛盾,这是当前全球厂商的核心技术发力点[8] 发展前景 - 消费级助听器将确定性地成为市场重要组成部分,但距离完全替代专业验配服务仍有差距[15] - 汉语语境理解、售后服务等"软性"条件可能成为国产厂商的差异化竞争优势[16] - 产品价格、开发团队本土化理解、售后服务等非技术因素将长期影响市场竞争格局[15]
外国人垄断的高端助听器,中国企业正靠AI翻盘
36氪· 2025-03-27 00:14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助听器市场由瑞士索诺瓦、丹麦带蒙特、美国斯达克等5家老牌厂商垄断90%以上销售份额[4] - 新兴科技公司和医疗企业面临核心算法难突围、芯片垄断等技术难题[4] - 苹果推出AirPods Pro 2具备测听功能,腾讯、讯飞等科技公司进军千元级中端助听器市场[15] 技术突破方向 - 深度神经网络(DNN)技术成为解决"鸡尾酒会效应"难题的关键方向,可改善嘈杂环境下的听力识别能力[10] - DeepSeek等开源大模型让厂商能以低成本接入世界一流大模型,解决传统研发难题[4] - 索诺瓦峰力品牌AI助听器降噪效果达10分贝,远超行业平均4-6分贝水平[13] - 联影uOrigin采用自研异构六核芯片,每秒可处理750次声音信号[13] 产品市场现状 - 助听器佩戴者满意度仅6.5%,90%听损老人不愿主动检查听力[7] - 传统助听器在嘈杂环境下识别能力不足,存在"噪声消除"与"语音细节保留"的取舍难题[8][9] - 医疗级助听器售价5000-40000元,消费级(OTC)售价1500-4000元,价差主要来自人工服务费用[18] - 讯飞智能助听器登记用户超11万,2023年上半年智能硬件收入达2900万元[19] 新兴厂商机会 - 消费级助听器通过降低验配门槛和终端售价,有望实现"弯道超车"[17] - 国产厂商在汉语语境理解、售后服务等"软性"条件上具备本土优势[20] - 联影等企业采用边缘侧神经网络算法,实现智能降噪和方向性拾音功能[13] - 听象科技等新兴品牌将深度神经网络技术作为研发基础理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