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认知差异

搜索文档
预制菜监管:如何平衡个人偏好、公众感知与专业认知
中国经济网· 2025-09-22 06:41
预制作为一种生产方式,消费者的知情需求是因为选择或拒绝某一方式,可以表达自身的经济、社 会价值偏好,如支持环境友好型或传统文化支撑型的食品生产加工方式,又或者支持手工更好吃、标准 化更安全的不同偏好。因此,标识既可以表达使用了某一方式,也可以表达未使用,不得误导乃至失 真,是两者的共同要求。预制借助技术、管理,将厨房环节的部分餐饮生产变成了厨房外的工业生产, 部分新鲜的原料也成为具有超长保质期的半成品。但它依旧是餐饮业态,因为存在必要的厨房加工以及 餐厅的就餐方式。消费者需要明白,由此产生的价格差异既与生产经营者的营销能力差别有关,也与供 应链的管理、安全投入成本有关。 近期一餐饮品牌陷入的"预制菜纷争"表明,消费者与餐饮经营者之间对预制菜的认知存在偏好。从 行业发展来说,大众餐饮因要满足出餐快、菜品全、消费量大的需求,快速推进了餐饮工业化的发展。 许多蒸菜、汤菜可以以半成品的方式存于后厨,提升了厨房的料理效率。随之而来的商业模式呈现中央 厨房与连锁门店组合发展。从消费者认知来说,食品工业与大众餐饮是不同的业态,餐饮不能只是复热 的简单操作,新鲜食材与现点现做依旧是菜肴的必要操作方式。 经营者关注产品本身,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