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督察智能化

搜索文档
多旋翼无人机为海洋督察打开广阔空间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24 10:31
无人机技术在自然资源督察中的应用优势 - 多维信息捕获突破单一感知局限 无人机搭载激光雷达、热红外成像仪、高光谱相机等设备 实现从视觉可见到多维可感的延伸 多光谱相机通过分析植被反射率差异精准识别伪装成耕地的非农用地 热红外成像能捕捉非法采矿点夜间作业的热源信号 即使在茂密植被遮挡下也能锁定目标 [3][5] - 时空弹性适配应对复杂场景挑战 无人机在高陡山地、湿地沼泽、丛林密盖、广袤荒漠等多样化地形实现无死角巡查 小型无人机能在任务下达10分钟内完成升空并实时回传画面 可按周、月制定巡航计划形成周期性监测 微型无人机能穿越狭窄山谷 大型无人机可覆盖数百平方公里开展作业 [3][5] - 数据精度跃升推动精准决策 搭载RTK/PPK差分定位系统的无人机平面精度达厘米级 高程精度优于0.1米 在河北省某铁矿区无人机生成的三维模型精确计算开采量 将数据偏差率控制在3%以内 为执法提供刚性依据 唐山市引入103台大疆无人机实现5300平方公里矿区有效监测 [4][5] 无人机与智能技术融合的督察新模式 - 构建动态感知-实时分析-辅助决策机制 融合低空飞行平台、高精度三维地形高程模型和建构筑物形态智能分析等关键能力 具备实时性、高效率和自动化特征 在耕地保护、国土空间规划管控、矿产监管等领域提升疑似问题发现效率与精准度 [7][8] - AI算法实现智能识别与预警 通过对地形数据的AI模型训练 可自动识别特定行业建构筑物如火电厂的冷却塔、采矿业的坝体等 发现违反《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工业项目 在生态保护红线区域自动识别毁林开垦等禁止性人类活动 实时三维地形叠加红线矢量数据实现精准管控 [8][9] - 实现多期数据自动比对分析 通过对比多期实景模型自动计算盗采区域的位置、范围与方量 实时监测数据与历史数据在"一张图"系统融合 使矿区变化趋势一目了然 为打击盗采提供证据支撑 [5] 无人机技术在海洋督察中的创新应用 - 突破海洋督察物理维度限制 多旋翼无人机可前往广袤、艰险或隐蔽的海洋领域 覆盖陡峭崖岸、无居民海岛等传统手段难以到达区域 携带高清传感器赋予海洋督察千里眼和透视镜能力 [11][12] - 实现全方位立体化取证 可从不同天空视角进行航测航拍 拍摄正射影像、全景照片和录制视频 通过地理坐标信息明确违法主体在生态红线管控区的具体行为 精准确定养殖用海违法违规面积 单张全景图直观展现无居民海岛灭失问题 [13] - 显著提升督察效率与安全性 在违法用海用岛督察中迅速拍照摄像固定证据 在临时用海到期拆除督察中快速确认海域现状 在自然岸线督察中解决淤泥质岸线不便行走、基岩岸线陡峭险峻带来的安全问题 [12][13] 无人机技术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 技术集成度持续提升 形成飞行平台、传感器、定位技术、数据处理与智能分析的完整技术链条 与5G/6G网络、大数据分析、AI赋能深度交融 推动督察工作向全域感知、精准督察、高效协同的智能化方向发展 [15] - 应用成本效益优势显著 一套中小型无人机系统采购成本远低于传统人工巡查、有人机航测和卫星遥感技术 结构可靠且部件易于更换维修 价格相对低廉 可短时间内培养大量无人机驾驶员 [14] - 逐步克服现有技术局限 虽然当前锂电池续航时间有限 对恶劣海况适应性不足 但通过技术改进已能实现大规模应用 提升督察工作效率并助力常态化督察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