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环境治理

搜索文档
如何立体开展海洋生态环境治理?
人民日报· 2025-10-09 09:04
综合运用治理手段。不同治理手段并用,产生"1+1>2"的整体效应,是立体开展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关 键一环。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强治理创新、丰富治理方式,综合运用法治、市场、科技等手段,变单一 手段发力为整体综合施策。用好法治手段保障治理成效,制定和实施海洋生态保护法律法规,依法确立 海洋功能区划、生态保护红线、禁渔期/禁渔区、污染物排放标准等制度,加大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 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为各类海洋开发活动设立清晰的边界和不可逾越的底线,以最严格的制度、最严 密的法治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运用经济手段引导经济行为,综合使用价格、税收、信贷、补贴等经济杠 杆,创新海洋生态补偿和生态损害赔偿、海域有偿使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蓝色碳汇交易等机制,实 现激励与约束并重。注重科技赋能,提高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充分运用 5G、智慧感知网络、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开展预测预警、风险识别和过程管控,切实发挥数智技术赋 能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潜力,使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更加科学化、精准化、高效化、现代化。 深度延伸治理链条。立体开展海洋生态环境治理,要坚持系统观念,延伸海洋生态环境治理链条,实现 由片段治理向"源头 ...
坚持系统观念 提升治理效能 立体开展海洋生态环境治理
人民日报· 2025-10-09 02:14
深度延伸治理链条。立体开展海洋生态环境治理,要坚持系统观念,延伸海洋生态环境治理链条, 实现由片段治理向"源头—过程—末端"的全过程治理转变。一方面,向源头防控延伸。海洋环境问题, 表面在海洋,根子在陆地。要管住陆地污染物向海洋扩散的关键通道,构建陆海统筹的溯源治理机制, 抓住关键领域,加强对陆源污染的监测和控制,不断降低陆源污染对海洋环境的整体压力,并使溯源治 理逐渐从陆地近海区域向内向上扩展,打造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另一方面,向生态修复延 伸。污染治理不是最终目标,污染治理之后要继续完成生态修复,才能巩固治理成果、建设绿色可持续 的海洋生态环境。要明确修复责任和要求,贯彻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标准体系》,因地制宜运用物理 修复、化学修复以及生物修复等多种技术开展海洋生态修复工作,建立修复效果长期监测与评估机制, 确保海洋生态系统功能持续改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保护海洋生物多样 性,实现海洋资源有序开发利用,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 的重要维度,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保护海洋生 ...
坚持系统观念 提升治理效能 立体开展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专题深思)
人民日报· 2025-10-08 23:2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实现海洋资源有序开发利用,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 要维度,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作出一系列 重要论述,强调"我们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关爱海洋",为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 遵循。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系统观念,构建立体式治理格局,从而有效推进海洋 生态环境保护,助力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海洋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海洋和谐共生。 综合运用治理手段。不同治理手段并用,产生"1+1>2"的整体效应,是立体开展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关 键一环。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强治理创新、丰富治理方式,综合运用法治、市场、科技等手段,变单一 手段发力为整体综合施策。用好法治手段保障治理成效,制定和实施海洋生态保护法律法规,依法确立 海洋功能区划、生态保护红线、禁渔期/禁渔区、污染物排放标准等制度,加大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 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为各类海洋开发活动设立清晰的边界和不可逾越的底线,以最严格的制度、最严 密的法治保护海洋生态 ...
立体开展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专题深思)
人民日报· 2025-10-08 22:11
深度延伸治理链条。立体开展海洋生态环境治理,要坚持系统观念,延伸海洋生态环境治理链条,实现 由片段治理向"源头—过程—末端"的全过程治理转变。一方面,向源头防控延伸。海洋环境问题,表面 在海洋,根子在陆地。要管住陆地污染物向海洋扩散的关键通道,构建陆海统筹的溯源治理机制,抓住 关键领域,加强对陆源污染的监测和控制,不断降低陆源污染对海洋环境的整体压力,并使溯源治理逐 渐从陆地近海区域向内向上扩展,打造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另一方面,向生态修复延伸。 污染治理不是最终目标,污染治理之后要继续完成生态修复,才能巩固治理成果、建设绿色可持续的海 洋生态环境。要明确修复责任和要求,贯彻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标准体系》,因地制宜运用物理修 复、化学修复以及生物修复等多种技术开展海洋生态修复工作,建立修复效果长期监测与评估机制,确 保海洋生态系统功能持续改善。 高效聚合治理资源。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牵涉广泛、内容复杂、体量庞大,一个部门"单打独斗"远远 不能胜任。这就需要建立海洋生态环境治理跨区域、跨部门合作机制,加强部门协同,统筹各部门资 源,汇聚各方面力量,打出治理"组合拳",使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从分散化走向集成 ...
大海第三次“体检”完成 生态环境部答21记者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5 14:09
海洋污染基线调查进展 - 第三次海洋污染基线调查已完成全部项目检查和指标分析、评估及成果集成工作 [1] - 调查自2023年启动 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对管辖海域生态环境状况开展系统性调查 涵盖海洋环境污染物、入海污染源、海岸带环境压力及生态影响、海湾生态环境精细化调查 [2] - 已完成外业工作 正在开展数据分析评价和成果集成 为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基础性支撑 [2] 调查核心成果 - **全域摸底调查**:首次统筹传统污染物与新污染物指标 查明海洋环境各介质中主要污染物的类型、水平、分布及影响 [3] - **全息数字底图**:综合现场调查与历史数据 形成数字化图件和可视化系统 绘制覆盖全域、要素叠加、历史可比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高清底图 [3] - **决策支撑报告**:从全国、海区、省、重点海域和283个海湾单元等不同尺度 分析污染物分布变化、入海污染源排放状况等 形成专题报告 [3] - **能力建设成果**:将关键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为规范性技术文件 培养专业化队伍支撑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工作 [4] 后续工作计划 - 生态环境部将加快推进调查综合评价和成果集成 力争年底前完成评估任务 [5] - 目标为摸清新时期海洋生态环境"家底" 为美丽中国建设在海洋领域的基线提供科学依据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