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式治理格局

搜索文档
立体开展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专题深思)
人民日报· 2025-10-08 22:11
文章核心观点 - 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需坚持系统观念,构建立体式治理格局,以实现海洋资源有序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1] 科学统筹治理目标 - 综合考虑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运用系统思维科学确定治理目标,协调推进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与海洋高质量发展 [2] - 坚持以生态优先为导向,以创新驱动为引擎,优化海洋资源配置,推动海洋产业升级更新,做强做优做大海洋经济 [2] - 平衡短期经济回报与长期价值,避免过度追逐短期利益损害海洋生态环境和长远发展根基,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2] - 统筹局部治理和全局治理,完善重点海域治理目标,加强区域合作,确保治理全局持续向好 [2] 深度延伸治理链条 - 实现由片段治理向“源头—过程—末端”的全过程治理转变,构建陆海统筹的溯源治理机制,降低陆源污染对海洋环境的压力 [3] - 向生态修复延伸,污染治理后需完成生态修复以巩固成果,因地制宜运用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多种修复技术 [3] - 明确修复责任和要求,贯彻《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标准体系》,建立修复效果长期监测与评估机制,确保海洋生态系统功能持续改善 [3] 高效聚合治理资源 - 建立跨区域、跨部门合作机制,加强部门协同,汇聚各方面力量,使治理从分散化走向集成化 [4] - 统筹制定整体战略与政策框架,明确各部门权责边界与协作义务,解决“政出多门”、“责任虚化”等问题 [4] - 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常态化督察机制,推动各部门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协同”,夯实治理制度基础 [4] - 强化技术支撑,搭建高效数据共享平台,整合环境监测、船舶航行等多源信息,为跨部门决策和协同执法提供数据底座 [4] 综合运用治理手段 - 坚持问题导向,加强治理创新,综合运用法治、市场、科技等手段,变单一手段发力为整体综合施策 [5] - 用好法治手段保障治理成效,制定和实施海洋生态保护法律法规,依法确立海洋功能区划、生态保护红线等制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5] - 运用经济手段引导经济行为,综合使用价格、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创新海洋生态补偿、生态损害赔偿、蓝色碳汇交易等机制 [5] - 注重科技赋能,提高治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运用5G、智慧感知网络、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开展预测预警和风险识别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