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洋文化传承
icon
搜索文档
海洋博物馆联盟在津成立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21 02:58
8月18日,中国海洋学会海洋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暨海洋博物馆联盟成立及授牌大会在天津国家海 洋博物馆举行。多家国内外海洋文博、遗产保护、文旅机构加入联盟。 大会现场向海洋博物馆联盟授证书;授予国家海洋博物馆"海洋博物馆联盟"牌,授予分支机构铭 牌;授予南方科技大学海洋高等研究院院长林间海洋博物馆联盟名誉主任委员聘书。 依托中国海洋学会支持,联盟重点打造三大核心平台:科研攻坚平台聚焦海洋考古、生态保护、遗 产数字化等领域设立专项课题,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为海洋遗产保护提供科学支撑。资源共享平台打 破机构壁垒,统筹全国海洋博物馆的藏品、数据及展陈资源,打造海洋遗产库,让文物"活起来"、故 事"传开来"。国际交流平台以海上丝绸之路为纽带,深化与沿线国家在文博、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合 作,提升中国海洋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让中国的海洋故事传遍全球。 作为全国首个专注于海洋遗产保护与文博领域的专业联合体,该联盟的成立是加强海洋文明传承保 护与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将为保护传承我国海洋遗产、赓续中华海洋文脉提供有力支撑,标志着我国 文化遗产保护模式从文物部门"单兵作战"转变为多部门、多行业"协同合作"。 联盟将强化标准引领,加快制 ...
为什么开渔节多选在处暑(二十四节气二十四问)
人民日报· 2025-08-08 22:01
节气与生态周期 - 处暑是秋季第二个节气,2025年始于8月23日,标志着暑热终结和昼夜温差加大[2][3] - 处暑后农作物干物质积累加速,呈现"处暑禾田连夜变"的快速成熟现象[3] 渔业生产与生态保护 - 处暑时节沿海地区举行开渔节,标志着伏季休渔结束,精准衔接海洋生态周期[3][4] - 伏季休渔政策始于上世纪末,保护夏季海洋生物繁殖期,幼鱼体长在处暑时达保护标准[4] - 处暑前后海水表层温度下降但热量仍存,近海成为鱼虾贝类成熟栖息的"金鱼汛"期[4] 文化与产业融合 - 开渔节融合传统祭海习俗与现代政令,包含千舟竞发、渔灯展示等非遗活动[5] - 活动既作为渔业生产号令,也发展为沿海地区特色文旅资源,体现海洋文化传承[5] - 开渔节成为人类与海洋和谐相处的生态时钟,标注可持续捕捞的文明实践[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