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上新能源
icon
搜索文档
共探低碳应用新路径,共话市场多元新未来——第十九届中国新能源国际论坛暨展示(NEX2025)在京盛大开幕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18 07:21
论坛概况 - 第十九届中国新能源国际论坛暨展示(NEX 2025)于9月17日在北京开幕 主题为"低碳应用 市场多元" [1] - 活动汇聚政府部门 国际机构 新能源知名企业 科研院所等各界力量 共同探讨新能源领域高质量发展路径 [1] 主办与参与方 - 论坛由全联新能源商会主办 全国工商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支持 [3] - 隆基绿能 正泰新能源 国轩高科 日出东方 鹏飞集团 华晟新能源 中环新能源 白云电器等知名企业联合承办 [3] -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李冰 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张玉清 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等领导与嘉宾致辞 [3] 战略合作 - 举行全联新能源商会与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3] - 举行全联新能源商会与中电联法律分会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推动跨区域跨领域交流合作与资源整合 [3] 专业讨论内容 - 行业专家围绕新能源产业趋势 技术方向 市场动态 未来前景等关键议题进行专业分享 [4] - 深入剖析行业机遇与挑战 为"十五五"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4] - 隆基绿能 日出东方 正泰新能源 华晟新能源 中环新能源等企业高管就新形势下高质量发展路径进行深入探讨 [4] 分论坛设置 - 除光伏 储能 供热 氢能等核心领域外 新增新能源AI 海上新能源 零碳园区 节能能效 可持续燃料 生物基 ESG等创新板块 [5] - 促进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合作 多种能源高效综合利用 [5] - 同期举办政企交流 战略签约 高端对话 项目对接 亮相展示 产业推介 展览参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5] 平台价值 - 论坛已发展成为新能源全产业链交流与合作的顶尖平台 [6] - 为业界同仁带来极大鼓舞 对凝心聚力 开新局拓新路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5] - 搭建集政策沟通 学术交流 技术展示 项目合作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5]
亚星锚链:科技引领铸造“深海巨链”
中国证券报· 2025-07-13 20:52
公司概况 - 亚星锚链是专业化从事船用锚链、海洋石油平台系泊链和矿用链的生产企业,产品是维系船舶及海洋设施安全的重要装置[1] - 2024年公司产能为35万吨,其中船用锚链16万吨,海洋石油平台系泊链11万吨,高强度矿用链3万吨,锚及船用铸钢件5万吨[1] - 公司获得多家国际船级社认证及煤安认证,客户包括英国石油、壳牌、道达尔等国际油企及国家能源、潞安集团等国内煤企[2] 技术优势 - 大直径链条焊接和热处理是核心技术,全球仅4条160毫米及以上规格链条生产线,其中2条在亚星锚链[2] - 2007年联合宝钢研发R5级系泊链钢,强度比R4级高16%,2011年在海洋石油981平台16级台风中经受考验[3] - 采用自动化程度更高的制链机组,设备优势及技术优势进一步凸显[2] 产品研发 - 5年前成功研发D级强度矿用链条,在科研示范项目中一年无断裂[4] - 从低附加值产品起家到获得世界范围认可,产品不断升级[2] - 2023年收购历史悠久的锚厂,升级产线并进行产品迭代[3] 市场布局 - 稳固船锚及链条市场,成功突破海工系泊链市场[4] - 看好海上新能源应用场景,已承担4个央企科研示范项目并中标一批海上新能源项目[4] - 预计漂浮式风电和光伏将带来海工链条、锚及新型连接件的大量需求[4] 行业地位 - 公司是锚链行业领跑者,产品在极端环境下表现优异[1] - R5级系泊链研发获得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3] - 数十年的技术工艺传承结合市场需求洞察推动公司发展[3]
未来科学城又有重磅创新!海上“超大风车”来了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13 08:55
核心观点 - 中国华能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牵头研发的全球单机功率和风轮直径最大的直驱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下线,单机功率达17兆瓦 [1][3] - 该机组首次采用国产化大直径主轴轴承,关键部件全部实现国产化 [5] - 机组单机年输出清洁电能可达6800万度,能满足约4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 [5] - 华能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还完成了我国首套抗浪型深远海漂浮式光伏平台"黄海一号"的升级改造,实现深远海"垂直轴风机+漂浮式光伏"融合开发应用 [5][6] 技术参数 - 叶轮直径262米,风轮扫风面积约5.3万平方米,相当于7.5个标准足球场 [3] - 轮毂中心高度约152米,相当于50层居民楼高度 [3] - 时间可利用率达99%以上,可应对24米超高海浪,抵御17级超强台风 [3] - 可适应50米以上水深海域风能资源开发 [5] 研发突破 - 成功突破漂浮式风电系统耦合仿真技术及高保真模型试验技术 [5] - 攻克叶片、低速永磁直驱电机高精度制造与装配工艺难题 [5] - 通过智能传感系统实现漂浮式系统整体的全局稳定控制 [5] 应用前景 - 机组将在广东阳江海域进行示范验证 [5] - "风光同场、风光共构"的集约化开发模式为后续规模化开发复合能源场提供重要技术参考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