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法治人才培养
icon
搜索文档
引实践“活水”入校园课堂
人民网· 2025-09-21 00:50
活动规模与实施情况 - 上海法院组织51名实务专家在全国9个城市的26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了104场专题讲座 [1] - 活动吸引了超过20000名师生参与 [1] - 首轮系列巡讲于2024年11月24日在武汉大学正式启动 [2] - 活动采用"一校一策"原则,针对不同高校的需求定制课程,涵盖立案、刑事、民事、商事、海事、金融、行政、执行、知识产权等11个类别近60门课程 [4][6] 师资力量与课程特色 - 师资队伍由51名实务专家组成,多数专家荣获"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全国审判业务专家"或"上海法院审判业务专家"称号 [4] - 课程设置对标法学专业核心课程"1+10+X"分类模式,结合上海法院在海事、金融、知识产权、涉外司法等前沿领域的审判实务经验 [6] - 针对不同类型高校设计特色课程,例如为"五院四系"高校讲授《贿赂犯罪司法实务中的疑难问题》,为师范类高校匹配《守护1/10: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实践与思考》等课程 [7] - 采用"理论讲解+案例剖析+互动研讨"三位一体的授课模式,聚焦数字经济、低空经济、生态司法等新兴领域 [7] 合作模式与长效机制建设 - 活动前期与高校进行多轮线上线下沟通,确保课程精准匹配需求 [6] - 引入"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双维度评估机制,通过学生问卷、教师访谈等方式收集反馈,形成"评估—改进—提升"的良性循环 [12] - 上海法院计划在首批师资基础上,结合人才库、专家库、师资库建设,组建约100人的师资队伍 [13] - 正在探索数字化共享平台,包括实务专家选课系统、精品视频库和教学案例库,以扩大覆盖范围至中西部高校 [13] 活动成效与社会影响 - 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张文显指出活动促进了法学知识教育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衔接 [2] - 多所高校给予高度评价,中国政法大学认为该模式有效破解了"黑板法学"困境,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形容其为"将法院殿堂的'源头活水'引入校园讲堂" [5] -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车浩认为活动推进了理论与实务的贯通,全国政协常委周汉民评价其"对推动法学教育具有示范作用" [11] - 活动间接促进了实习法官助理项目的参与,上海法院第三期实习法官(行政)助理项目吸引了26所高校的180名学生 [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