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账款支付规范

搜索文档
中汽协发出倡议 明确“60天账期”支付规范
每日商报· 2025-09-17 22:20
行业背景与问题 - 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产业链压力向上游转移 压低采购价格和延长付款周期现象频发制约行业健康发展[1] - 国内主流车企2024年上半年向上游供应商平均付款周期达183天较去年同期增加约7天 使供应商现金流承压严重[4] 倡议核心内容 - 从订单确认 交付验收 支付结算和合同期限四个核心环节系统性构建规范化支付框架[2] - 订单确认要求明确订货日期 零部件规格 数量 交货周期等关键信息 已生效订单更改需双方协商一致[2] - 交付验收环节要求整车企业在接收货物后原则上不超过3个工作日完成验收 合格后需出具验收单[2] - 支付结算规定账期自交货验收合格之日起算最长不超过60自然日 鼓励使用现金或银行承兑汇票[2] - 对单价未达成一致的情况 车企按最近合同单价不低于80%或开发定点单价不低于50%的比例先行支付[2] - 合同期限倡导每次签订有效期不少于一年 连续性供货可协商集中对账但每月对账频次不少于1次[3] 企业响应与实施 - 一汽 广汽 赛力斯已实现60天内支付账款 小鹏汽车7月启动账期调整缩短至60天内[4] - 东风 上汽 奇瑞 长安 比亚迪 理想 蔚来等十余家车企表态积极响应倡议要求[5] - 上汽集团6月已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到60天内 明确不使用商业承兑汇票[5] - 长安汽车通过按交付日起算加十日归集支付方案全面兑现60天账期承诺[5] - 广汽集团自1997年成立以来坚持不超60天账期原则已严格执行28年[5] 政策支持与行业意义 - 工业和信息化部认为倡议细化货物验收 账期起算 款项支付等要求能引导行业将承诺落到实处[5] - 工信部将通过新能源汽车行业企业交流会商机制及时解决落实问题推动构建协作共赢产业生态[5] 实施挑战 - 部分车企在资金管理能力和内部协调机制上仍需加强 需快速调整资金流确保按时付款[5][6] - 需要统筹财务 采购 生产等部门高效协作 这些是需要突破的难点[5][6]
规范行业乱象 这一行业协会发布重磅倡议!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15 02:23
行业背景与问题 - 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导致竞争压力向上游供应链传导 压低采购价格和延长付款周期问题突出 影响供应商正常生产经营和产业链稳定健康发展 中小供应商企业议价能力较弱常面临账款回收难困境[1] - 已有17家重点车企公开承诺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 但由于账款支付环节多流程复杂且各车企供应链管理体系存在差异 实际执行中出现尺度不一情况[2] 政策框架与目标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汽车整车企业供应商账款支付规范倡议》旨在推动汽车行业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 规范整车企业与供应商账款支付流程 解决付款周期长和验收效率低等问题 助力构建协作共赢产业生态[1]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确提出发挥重点车企践行账期承诺问题反映窗口作用 受理供应商问题反映并协调解决 指导制定整车企业供应商账款支付规范[2] 倡议内容特点 - 采取非强制性灵活方式 将倡议内容作为合同条款一般性要求 其他事项由整车企业与供应商依据实际情况另行约定 既保证规范指导性和通用性 又为企业预留自主协商空间[1] - 从订单确认 交付与验收 支付与结算 合同期限四大关键环节入手 为账款支付提供明确指引[2] 订单确认环节规范 - 要求整车企业与供应商通过采购订单确认订货日期 零部件名称及规格 数量 交货周期等核心事项 已生效采购订单若需更改或撤销必须经双方协商一致[2] - 要求双方通过交货通知单约定交货时间 地点 方式等细节 确保订单执行规范性和透明度 避免因订单信息不明确引发后续纠纷[2] 交付与验收环节规范 - 要求供应商按采购订单和交货通知单约定交货 且在交货前完成出厂检验 保证货物无缺陷和包装符合要求[3] - 要求整车企业在接收货物后及时完成验收 原则上验收时间不超过3个工作日 验收合格后需出具验收单[3] 支付与结算环节规范 - 明确账期自供应商交货并通过整车企业验收合格之日起算 最长不超过60个自然日 若支付当日遇法定节假日则顺延[3] - 针对连续性供货非中小企业允许双方协商后集中对账 账期自对账日起算 但集中对账频次不得少于每月1次 需核定上一对账日以来验收合格货物数量及对应账款[3] - 在供货单价暂未达成一致情况下 要求整车企业按最近一次供货合同单价80%或开发定点单价50%先行支付 待确定价格后再多退少补[3] - 鼓励使用现金或银行承兑汇票支付方式 针对中小企业倡导全部采用此类支付方式保障资金流动性[4] 合同期限规范 - 倡导整车企业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每次签订合同有效期不少于一年[4] - 长期合同能稳定供应商经营预期 减少频繁签约成本 有助于双方深化合作共同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4] 预期影响 - 倡议逐步落地将有效缓解供应商资金压力 提升供应链稳定性和韧性 推动整个汽车产业向更高质量和更可持续方向发展[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