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icon
搜索文档
非凡“十四五” | 这三个“最”,凸显治水成绩单含金量!
新华社· 2025-09-29 04:36
我国是世界上水情最复杂、江河治理难度最大、治水任务最繁重的国家之一。水利部在26日的新闻发布 会上介绍,"十四五"以来,我国水利发展取得新成效,为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 全作出了新贡献。 新华社权威速览 ·非风"十四五 水旱灾害防御取得新成效 水库防洪库容1856亿立方米 堤防保护人口6.6亿人 国家蓄滞洪区容积1090亿立方米 水文测站13.3万处 战胜了3981条河流超警以上洪水 "十四五"以来 洪涝灾害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由"十三五"的0.28%下降至0.18% 新华社权威速览 ·非风"十四五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 2022年水利建设完成投资首次迈上万亿元大台阶 并连续3年突破历史纪录 "十四五"以来,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172项 截至2024年底 我国共建成水库9.5万座、大中型调水工程200项 大中型灌区6924处、堤防31.8万公里 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最全、 惠及人口最多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 新华社权威速览 ·非风 "十四五 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 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预计"十四五"未国家水网覆盖率达80. 耕地灌溉面积达10.9亿亩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6% 202 ...
水利部:我国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水平提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9 04:25
9月29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水利高质量发展成就并答记者问。水利部部长李 国英介绍,"十四五"以来,我国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我国建设了一大批水源工 程、调水工程、灌区工程,预计"十四五"末国家水网覆盖率达80.3%,耕地灌溉面积达10.9亿亩,农村 自来水普及率达96%,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粮食稳产丰收、城乡居民安居乐业提供了水资源保障。加 快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机制,健全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等节水制度政策体系, 强化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在我国经济总量连跨大台阶、粮食产量连年丰收的情 况下,用水总量实现零增长。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这一领域投资,连续三年突破历史纪录!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29 03:54
"我国构建了财政资金、金融信贷、社会资本共同发力的水利投融资新格局,'十四五'前4年年均使用非 财政资金3957亿元,是'十三五'的2.3倍。水利基础设施投资信托基金发行、跨省域用水权交易、多种水 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实现新突破并乘势推进。"李国英说。 不仅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我国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和水平也得到进一步提升。李国英 称,"十四五"以来,建设了一大批水源工程、调水工程、灌区工程,预计"十四五"末国家水网覆盖率达 80.3%,耕地灌溉面积达10.9亿亩,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6%,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粮食稳产丰收、 城乡居民安居乐业提供了水资源保障。加快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机制,健全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 排、城镇节水降损等节水制度政策体系,强化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在我国经济 总量连跨大台阶、粮食产量连年丰收的情况下,用水总量实现零增长,2024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 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十三五"末分别下降17.7%和23.6%,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十三 五"末的0.565提高到0.58。 李国英表示,下一步,水利部门将在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基 ...
连云港推广“四水四定”亮点经验 ——谱写水资源“约束”变“保障”新篇章
扬子晚报网· 2025-09-23 13:57
农业灌溉节水技术 - 东海县白塔埠镇农田灌溉尾水循环利用试点区实现尾水循环灌溉达4次 每次亩均灌溉用水约140立方米 节约新鲜水约450万立方米 [2] - 东海县投资3760万元实施农田尾水治理试点项目 新建10套智能一体化闸门系统 修缮6座泵站 扩容疏浚主要灌溉渠道 全县节水约5000万立方米 [2] - 赣榆区实施范河灌溉片区农田退水治理项目 涵盖6镇18个片区 覆盖面积近30000亩 [2] 农田退水循环推广 - 制定《连云港市农田退水循环利用细化实施方案》 灌云县五图河农场 灌南县新集等4镇 海州区板浦等2镇相继开展 [3] - 全市农田退水循环利用覆盖面积已超20万亩 显著减少用水总量并提升用水效率 [3] 再生水利用发展 - 连云港港口集团与光大水务签署协议 铺设约10公里管网输送达标再生水 近期规模每日4万吨 远期规模每日8万吨 [4] - 徐圩新区推进每日5万吨高品质再生水处理回用项目 向田湾核电站供应脱盐水用于蒸汽生产 [4] - 灌云县临港产业园胜海水务再生水厂加速建设 2026年建成后年处理能力达1095万立方米 [4] 区域水资源优化 - 开展西部岗岭地区水资源供给保障研究 提出完善蓄补水工程体系 实施农村田间小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开源工程 [5] - 建议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等节流措施 研究成果将作为十五五发展规划重要参考 [5]
实施水量统一调度 黄河实现连续26年不断流
人民日报· 2025-08-12 22:07
黄河水量统一调度成效 - 黄河实现连续26年不断流 利津水文站实时流量588立方米每秒 [1] - 2024至2025年度黄河干流供水超223亿立方米 支撑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1] - 在来水偏枯和水库蓄水偏少背景下 高效完成年度水量调度任务 [1] 抗旱保灌与供水安全 - 黄河流域部分省区遭遇严重干旱 春夏灌高峰期抗旱用水需求量大 [1] - 通过科学精细调度水资源 多措并举保障受旱地区供水安全与粮食安全 [1] - 实施引黄入冀调水与南水北调东线北延应急供水 支持华北河湖生态复苏 [2] 跨流域生态补水成果 - 向东平湖跨流域向南四湖抗旱应急补水0.8亿立方米 有效缓解区域旱情 [2] - 2024至2025年度向乌梁素海生态补水3.74亿立方米 向河口三角洲补水1.72亿立方米 [2] - 持续推进沁河、黑河母亲河复苏行动 改善当地水生态环境 [2]
在更高水平上保障供水安全
经济日报· 2025-07-11 22:12
江河保护治理政策部署 -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城乡供水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升的目标[1] - 国家已部署推进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和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包括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东深供水工程等重大项目[1] - 重大水利工程为40多座大中城市1.85亿人提供稳定优质水源,解决香港深圳缺水问题,弥补昆明需水缺口[1]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成果 - 各级水利部门累计修建6.3万处农村供水工程,解决3.4亿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1] - 大中型灌区建设改造使数亿亩农田实现"旱涝保收",改变灌排能力不足状况[1] - 水利工程显著提升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支撑国民经济和区域均衡发展[1] 水资源现状与挑战 -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呈现夏汛冬枯、北缺南丰特征[2] - 部分地区存在经济社会用水超载现象,导致河道断流、湿地萎缩、地下水超采等生态问题[2] - 气候变化加剧背景下,水安全挑战日益凸显[2] 水资源管理措施 - 需充分挖掘现有水源调蓄工程潜力,增加水资源储备和调控能力[2] - 加快推进国家规划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各级水网增强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2] - 建立健全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制度政策体系[2] 灌区与农村供水建设 - 灌区是粮食安全基础保障,需持续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3] - 推动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推进供水设施建设[3] - 有条件地区可推行城乡供水"五同"(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同监管)[3]
经济日报金观平:善用系统思维提升节水成效
快讯· 2025-07-03 23:57
水资源节约与治理 - 中国作为水资源相对短缺国家 节水是治水关键环节 [1] -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 提出2035年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1] - 文件从战略和全局高度部署江河保护治理 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和《节约用水条例》 [1] - 全社会需增强水忧患意识和水危机意识 将节水作为受水区根本出路 [1] - 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推动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 [1] - 以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为关键 深入推进各领域节水为重点 科技创新为支撑全方位提升节水水平 [1]
《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印发 24项任务清单全力守护“江河安澜”
央广网· 2025-06-29 00:38
江河保护治理政策 - 《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印发 提出24项任务清单 涵盖保障江河安澜 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水生态保护等6个方面 [1] - 政策目标包括提升洪涝灾害防御能力 健全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水库 河道 蓄滞洪区) 构建雨情水情监测预报体系 优化气象水文监测站网 [1] - 强调水资源科学配置 要求提升节水水平 增强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发挥水资源综合利用功能 [1] 节水措施与目标 - 重点推进黄河 海河 辽河及西北内陆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 实施农业节水增效 工业节水减排 城镇节水降损 [2] - 计划健全节水激励约束机制 发展节水产业 加强非常规水利用 [2] - 设定2035年目标: 现代化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完善 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 城乡供水安全明显提升 [2] 实施机制 - 水利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统筹协调 细化工作措施 健全推进机制 推动政策落地见效 [2] - 政策要求完善江河保护治理体制机制 促进人水关系和谐 [2]
中办、国办印发!
证券时报· 2025-06-26 10:47
总体要求 -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3] - 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统筹推进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 [3] - 主要目标是到2035年现代化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完善,防洪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江河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 [3] 全力保障江河安澜 - 构建流域防洪减灾新格局,科学确定防洪减灾思路举措,优化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布局,提升洪涝灾害防御能力和应急抢险救灾能力 [4] - 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健全由水库、河道及堤防、蓄滞洪区等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推进防洪水库建设,加快中小河流系统治理 [4] - 构建雨情水情监测预报体系,优化气象水文监测站网布局,延长洪水预见期,提高暴雨和洪水预报精准度 [5] - 健全洪涝灾害防御工作体系,构建科学专业的决策支持机制,健全权威统一的调度指挥机制,完善流域洪水防御方案和调度方案 [6] - 强化洪涝灾害风险防控,加强流域洪涝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和系统评估,完善洪水风险图和洪水风险区划,有序引导人口、产业向洪水低风险区迁移 [6] 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 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完善水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 [7] - 全方位提升节水水平,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推动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加强非常规水利用 [7] - 科学配置江河流域水资源,加强河湖水资源动态监测分析,推行优水优用、分质供水,优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 [8] - 增强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加快推进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完善城市供水网络,推动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 [9] - 发挥水资源综合利用功能,加快推进西南地区水电基地建设,合理布局抽水蓄能电站,推进水风光一体化基地规划建设 [9] 加强江河水生态保护 - 强化江河流域生态功能,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形成以江河干流和主要支流为骨架的江河生态保护带 [10] - 改善河湖生态环境,北方地区以解决河流断流、湖泊萎缩为重点,南方地区以改善水动力条件为重点 [10] - 加强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加大对江河源头、水源涵养区的保护力度,实施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 [11] - 建设江河绿色生态廊道,推进河湖库岸线和滩区生态整治,严格河湖库水域、岸线管理保护 [11] - 推进河口及三角洲生态保护,强化大江大河入海河口管理,加强河口及三角洲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 [11] 持续改善江河水环境 - 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扎实推进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强化重大引调水工程输水沿线、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监测和保护 [12] - 加强江河水环境治理,完善全国地表水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深入推进入河湖排污口排查整治 [12] 保护水文化遗产 - 传承弘扬以江河为纽带的水文化,加强水利遗产保护,推进长江、黄河、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 [13] - 传播水文化,深入挖掘水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培育水文化品牌,推出一批江河旅游产品 [13] 完善江河保护治理机制 - 进一步强化全流域管理,完善江河保护治理规划体系,实行流域骨干水工程联合调度 [14] - 充分发挥河湖长制作用,发挥省级总河长牵头抓总作用,完善流域省际河湖长联席会议机制 [14] - 深化改革创新,推进用水权改革,完善水价形成机制,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健全江河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14] - 强化法治保障,推动完善涉水法律法规制度,全面实施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等法律法规 [15] - 强化科技赋能,加强江河保护治理重大问题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加快科技人才培养 [15] 加强组织领导 - 坚持和加强党对江河保护治理的全面领导,健全中央统筹、流域协同、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16] - 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水利、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要强化要素保障和政策支持 [17]
我省发布用水定额新标准
新华日报· 2025-06-20 23:14
政策发布与实施 - 江苏省水利厅与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江苏省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生活用水定额(2025年修订)》,将于7月1日起实施 [1] - 江苏作为全国唯一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十连优"省份,此次修订完善了水资源管理的定额"标尺" [1] 修订内容与覆盖范围 - 《定额》在2019年修订版基础上全面修订,吸收2024年试行的农业用水定额,覆盖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生活和农业 [1] - 实现江苏省国民经济行业门类全覆盖,涵盖290个行业中类、423个行业小类、731项产品、2914个用水定额值 [1] - 非农产品数692项,较2019年翻了一番 [1] 标准衔接与行业分类 - 《定额》与国家、水利部最新定额编制导则相衔接,参考国家取水定额、清洁生产、节水型企业等相关标准 [2] - 对重点监控用水单位中需要提升水效的企业产品(如乳制品)及技术先进、用水水平优于全国的工业产品和服务行业(如机制纸、高速公路服务区),进一步收紧标准 [2] - 对170项产品补充制定先进值或领跑值 [2] 新兴行业与精细化管理 - 针对热电联产、九年一贯制学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数据中心)等新兴行业,深入研究并分类提出用水定额 [2] - 提升水资源和节水精细化管理水平,助力行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