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死亡
icon
搜索文档
专访朱德庸:65岁了,我像一头无处可去的北极熊
虎嗅· 2025-09-01 10:46
文章核心观点 - 朱德庸通过个人经历和作品反思现代社会的孤独感、记忆流失及城市化带来的文化消亡 强调童年记忆和人性连接的重要性[9][16][19][35][42][55][56][61] 朱德庸作品风格演变 - 早期四格漫画聚焦人际互动与矛盾 如《双响炮》《涩女郎》等作品展现人物间的表达与沟通[17] - 近年转向单格漫画 如新书《一个人的人生未爆弹》描绘当代人的孤独与情绪困境 反映疫情后世界加速运转下个体的扁平化[17][19][46] - 创作理念从反映现实转变为自我表达 因认为"真实世界未因漫画变好"[18][19] 城市化与文化记忆流失 - 台北城市化导致传统社区消失 新建筑缺乏文化底蕴 生活空间被商业利益挤压[24][32][33][42] - 老店铺因后代不愿接手及租金上涨而关闭 如60年猪脚饭店和港式烧腊店终结经营[38] - 移民潮造成家族记忆断层 房屋空置使承载几代人记忆的物理载体消失[36][37] 对现代社会的批判 - 疫情后世界加速运转 人类被碾成更孤独的个体 廉价情绪替代真实情感[19][44][45] - 年轻人"躺平"源于机会缺失 商业模式与大企业蚕食就业岗位[47][48] - 教育体系压抑天性 强迫子女按固定成功模式发展 导致专业与职业错配[50][52] 童年与自我救赎 - 童年是人格基础 遗忘童年导致成人迷失自我与不快乐[55][56] - 《绝对小孩》鼓励重新连接童年 通过迟到的反抗治愈童年创伤[57][59][60] - 个人创作养分从外界转向内在 依靠童年记忆对抗现实真空[61]
最后一堂哲学课
第一财经· 2025-07-23 07:37
朱锐生平与学术贡献 -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院杰出学者特聘教授,2018年从美国回国,精通古希腊语、拉丁语、德语、英语等多门语言,研究领域涉及心灵哲学、神经美学、古希腊哲学等 [4] - 2022年夏季确诊直肠癌晚期,经历化疗后仍坚持授课,2024年春季学期为人大最后授课学期,课程引发广泛关注,线下教室超60人容量,线上单节课约200人参与 [1][2][4] - 通过"艺术与人脑"课程展示旅行者1号拍摄的"淡蓝圆点"地球照片,阐释宇宙视角下人类文明的渺小与内卷的无意义性 [4]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创作背景 - 2024年7月12日转入安宁病房后,主动邀请记者解亦鸿进行10天对谈(7月15日至25日),以口述形式完成著作,内容涵盖生命、死亡、教育、内卷等议题 [1][5] - 著作封面设计为淡蓝色珊瑚岩质感,印有拄登山杖的剪影形象,中信出版社计划于2025年3月出版 [1][8] - 姐姐朱素梅撰写后记《我想对你说》,记录朱锐临终前对哲学概念的清晰表述及面对死亡的宁静坦然 [8][10] 哲学思想与社会关怀 - 提出"哲学就是练习死亡"的苏格拉底式观点,认为死亡恐惧源于无知,强调通过理智训练区分想象与事实,主张死亡是生命肯定而非否定 [5][6] - 批判内卷机制,指出其根源在于欲望单一化而非资源不足,倡导通过欲望多元化改造实现"高欲望低内耗社会" [4][5] - 教育理念强调培养自尊为首要目标,主张通过自主决策塑造人格,该理念源自童年未被尊重的个人经历 [11][12] 社会影响与人格特质 - 疫情期间坚持为弱势群体发声,多次拨打市政热线反映保安歧视性审查问题,践行罗素"对人类苦难同情"的哲学信条 [11] - 临终前仍保持学术严谨性,营养液维持状态下能清晰表述哲学概念,其精神能量通过著作持续影响读者 [10] - 逝世时(2024年8月1日)终年56岁,过程镇静坦然,面带微笑,体现哲学家对死亡的超脱 [1][6]
「活人」吴克群,活成了「吴克穷」
后浪研究所· 2025-07-22 09:26
吴克群的人生蜕变 - 母亲去世成为人生转折点 吴克群因未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而陷入长期遗憾 这促使他开始重新思考生命意义[1][3][5] - 事业低谷期与个人成长 2018年执导电影《为你写诗》遭遇票房口碑双失利 同时经历母亲离世 进入人生低谷期[4][12] - 从追求外在成功到寻找内在价值 40岁前追逐成为天王的世俗目标 40岁后开始关注生命本质和助人事业[27][28] 心理疗愈与自我重建 - 通过创作与交流实现自我疗愈 制作专辑《你说我听着呢》采访有生活领悟的人 通过与唐家三少的对话获得顿悟[14][15][16] - 弥补遗憾的实践方式 组织带素人老年人旅行节目《老有意思》 帮助完成长辈心愿[8][21] - 对死亡与告别的全新理解 筹备帮助临终者完成遗愿清单的节目 设计"生前葬礼"等新型告别方式[10][26] 生活态度与事业转型 - 特种兵式演出与深度城市探索 保持高强度演出同时深入体验每个城市 与当地人文互动[9][31] - 音乐创作理念的革新 重新改编经典歌曲 尝试与年轻听众产生音乐共振[35][36] - 积极拥抱网络文化 快速响应"吴克穷"网络梗并创作同名歌曲 展现开放包容态度[9][37] 代际关系反思 - 对母亲未尽孝道的遗憾 母亲保存所有汇款未使用 生前未能实现共同旅行愿望[19][21] - 新型代际互动方式 通过带长辈旅行节目重建代际连接 改变对老年生活的认知[8][23] - 家庭沟通的重要性 反思未能及时理解母亲的燥郁症 意识到生前表达关爱比仪式更重要[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