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双响炮》
icon
搜索文档
专访朱德庸:65岁了,我像一头无处可去的北极熊
虎嗅· 2025-09-01 10:46
文章核心观点 - 朱德庸通过个人经历和作品反思现代社会的孤独感、记忆流失及城市化带来的文化消亡 强调童年记忆和人性连接的重要性[9][16][19][35][42][55][56][61] 朱德庸作品风格演变 - 早期四格漫画聚焦人际互动与矛盾 如《双响炮》《涩女郎》等作品展现人物间的表达与沟通[17] - 近年转向单格漫画 如新书《一个人的人生未爆弹》描绘当代人的孤独与情绪困境 反映疫情后世界加速运转下个体的扁平化[17][19][46] - 创作理念从反映现实转变为自我表达 因认为"真实世界未因漫画变好"[18][19] 城市化与文化记忆流失 - 台北城市化导致传统社区消失 新建筑缺乏文化底蕴 生活空间被商业利益挤压[24][32][33][42] - 老店铺因后代不愿接手及租金上涨而关闭 如60年猪脚饭店和港式烧腊店终结经营[38] - 移民潮造成家族记忆断层 房屋空置使承载几代人记忆的物理载体消失[36][37] 对现代社会的批判 - 疫情后世界加速运转 人类被碾成更孤独的个体 廉价情绪替代真实情感[19][44][45] - 年轻人"躺平"源于机会缺失 商业模式与大企业蚕食就业岗位[47][48] - 教育体系压抑天性 强迫子女按固定成功模式发展 导致专业与职业错配[50][52] 童年与自我救赎 - 童年是人格基础 遗忘童年导致成人迷失自我与不快乐[55][56] - 《绝对小孩》鼓励重新连接童年 通过迟到的反抗治愈童年创伤[57][59][60] - 个人创作养分从外界转向内在 依靠童年记忆对抗现实真空[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