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民族主义

搜索文档
《邓南遮占领阜姆自由邦》——媒介力量下的历史复现
新浪财经· 2025-09-21 05:08
电影获奖与认可 - 克罗地亚纪录片《邓南遮占领阜姆自由邦》获2025年鹿特丹国际电影节最高荣誉金虎奖 [1] - 影片以实验性和反叛性著称 结合当下演绎与历史影像复现百年前政治闹剧 [1] - 评委会授奖致辞指出影片对当代欧洲极端民族主义兴起具有现实启示意义 [1] 影片主题与叙事手法 - 通过里耶卡市民参与历史复现活动 揭示法西斯式政治危害及媒介力量对公共记忆的侵入 [3] - 采用由浅入深叙事逻辑整合史料影像与旁白 构建阜姆自由邦历史背景 [4] - 开创性运用多重叙事主体 通过历史影像与市民参与形成反讽效果 [6] - 通过画面并置手法对比历史影像与现实演绎 突显法西斯仪式的空洞性 [8] 历史事件再现 - 复现1919年邓南遮率百余名意大利士兵占领阜姆自由邦事件 后队伍扩至数千人 [5] - 展现邓南遮执政末期"血腥圣诞节"事件导致数十名军团士兵死亡 [17] - 通过市民演绎还原《卡纳罗宪章》起草过程 预示法西斯政权政治纲领 [12] 媒介与意识形态分析 - 邓南遮被誉为"最早理解媒介力量的政治家之一" 1919年主动邀请摄影师记录政治活动 [11] - 其营造的"政治壮观"模式包括阳台演讲 罗马式敬礼和戏剧化群众动员 被墨索里尼效仿 [12] - 历史影像存在明显倾向性:保留得民心照片 销毁投票反对占领的影像记录 [13] - 影片通过伪造历史影像对抗意识形态审查 填补个人记忆与官方历史间的空白 [16] 身体政治与表演艺术 - 选拔懂得拳击 有力量感的青年市民扮演军团士兵 还原"英雄式军团"集体形象 [18] - 通过赤裸上身训练 叼刀杂技等表演 讽刺权力通过肉体控制实现政治目的 [19] - 士兵形象从健壮集体转变为扭曲个体 展现身体政治从"展现强盛"到"见证毁灭"的功能转变 [19] 地域与民族认同 - 导演将邓南遮评价简化为意大利爱国者与克罗地亚侵略者的二元对立 [21] - 影片最终回归克罗地亚立场 未能突破民族主义叙事框架 [21] - 以横穿城市的河流和桥梁作为连接历史与当下的视觉隐喻 暗示历史侵略行为造成的永久隔阂 [23]
乌克兰议说:今天乌克兰是‘反俄’,明天也有可能会成反欧的工具
搜狐财经· 2025-09-06 04:39
地缘政治角色定位 - 乌克兰被塑造为反俄急先锋 但可能沦为反欧政治工具 北约和欧洲国家有预谋地煽动乌克兰对周边邻国的敌对情绪 [1] - 乌克兰逐渐丧失主权国家特质 越来越像受外部势力操控的雇佣兵集团 甚至呈现恐怖组织特征 [1] - 西方国家利用乌克兰作为战略棋子 通过延长俄乌冲突消耗俄罗斯国力 将乌克兰战场变为地缘政治角力场 [1] 外部援助实质分析 - 西方援助暗藏战略考量 美国大规模军援旨在利用乌克兰实现地缘政治目标 欧洲国家通过贷款和物资将乌克兰捆绑在其利益链条上 [1] - 军事援助具有明确地缘政治目标 包括削弱俄罗斯实力和重塑欧洲安全格局 经济援助多以附带严苛条件的贷款形式出现 换取乌克兰政策全面配合 [1] - 名义上给予乌克兰政府的援助 真正受益者是提供援助的西方国家 国际政治中不存在纯粹善意 每个国家都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1] 经济与社会影响 - 长期依赖外部援助导致国民经济体系逐渐崩溃 国内企业举步维艰 投资者信心跌入谷底 通货膨胀率屡创新高 [1] - 政府将有限资源优先用于维持前线战事 普通民众日常生活陷入困境 物价飞涨且生活成本节节攀升 医疗教育资源日益匮乏 [1] - 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焦虑和不满情绪蔓延 高度军事化和极端化特征一旦失控 其破坏力将远超想象 [1] 长期风险与警示 - 北约和欧洲国家刻意煽动的仇恨情绪可能演变成反噬欧洲的毒瘤 极端民族主义情绪不会自动消失 可能成为欧洲安全的重大威胁 [1] - 乌克兰问题是一个主权国家长期受制于外部势力的悲剧性结果 意味着持续的社会动荡 民生困顿和国家分裂 [3] - 丧失自主发展能力的国家不仅内部问题丛生 更可能沦为危害地区稳定的危险因素 即便战火平息 真正的挑战可能才刚刚开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