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消费提质

搜索文档
时报观察丨服务消费提质才能触发观众“血脉觉醒”
证券时报· 2025-05-27 00:20
演唱会市场火爆现状 - 凤凰传奇北京"鸟巢"演唱会观演人数破纪录,成为该场地人数最多的一场[1] - 2024年全国大型演唱会票房突破260亿元,同比增长78.1%[1] - 观众人数超过2900万人次,同比增长45%[1] 市场火爆原因分析 - 艺人团队主动靠近年轻群体,在互联网平台进行再创作以打破刻板印象[1] - 文艺作品带有民族元素,旋律优美朗朗上口,引发年轻受众共鸣[1] - 现场体验感与社交媒体传播形成良性循环,增强消费获得感[1] 政策支持与监管方向 -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支持文博单位和景区拓展服务项目,延长经营时间[2] - 推行"一次审批、全国巡演"等政策推动服务提质[2] - 需加强打击"黄牛"炒票、规范退改票规定等监管措施[2] 消费体验优化 - 当前热门演出供不应求,需维护有序市场环境[2] - 服务无形特性导致监管难度较大[2] - 优化消费环境是未来持续努力方向[2]
服务消费提质才能触发观众“血脉觉醒”
证券时报· 2025-05-26 18:12
演唱会市场表现 - 凤凰传奇北京"鸟巢"演唱会观演人数破纪录,成为该场地人数最多的一场演唱会 [1] - 2024年全国大型演唱会票房突破260亿元,同比增长78 1% [1] - 2024年观众人数超过2900万人次,同比增长45% [1] 市场供需分析 - 年轻观众尤其是"Z世代"对凤凰传奇的喜爱被称为"血脉觉醒",将原本认为"土"的歌曲转变为时尚符号 [1] - 艺人及公司团队主动在年轻群体聚集的互联网平台进行再创作,打破刻板印象 [1] - 文艺作品带有民族元素且旋律优美,引发年轻受众情绪共鸣并增强消费体验感 [1] 政策支持与监管 -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支持旅游景区、文博单位拓展服务项目并延长经营时间 [2] - 推行"一次审批、全国巡演"等措施以推动服务提质 [2] - 需强化监管以打击"黄牛"高价炒票现象并规范退改票规定 [2]
离境退税提振入境消费!港股消费ETF(159735)今日小幅调整,过去5个交易日净流入2014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5-19 02:30
政策举措 - 北京离境退税商店数量达1070家 其中14家为"即买即退"试点商店 覆盖全市所有重点商圈[1] - 上海税务部门优化离境退税系统 推出"开单预录"和"发票导入"新功能[1] - 深圳推出离境退税"一单一包"便利化举措 海关免拆封验核提升旅客便捷度[1] 市场表现 - 5月19日港股消费板块表现突出 家电、食品饮料、国潮服装、盲盒等大消费方向涨势居前[1] - 港股消费指数成分股中统一企业中国、美的集团、中国飞鹤、农夫山泉、泡泡玛特、名创优品均涨超1%[1] - 港股消费ETF(159735)过去10个交易日日均成交额超1亿元 过去5个交易日净流入2014万元[1] 消费指数特点 - 港股消费指数涵盖电商、消费电子、新能源车、餐饮、旅游、文娱传媒、国潮服装等新型消费领域[1] - 相较A股消费以白酒高端消费为主 港股消费板块服务消费和大众消费占比更高[1] - 港股消费指数更能反映政策驱动下的消费景气复苏[1] 政策支持 - 《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2025年工作方案》围绕六大方面提出48项具体任务[2] - 方案针对"一老一小"重点群体制定专项支持政策 推动家政、养老、托育、健康消费等领域提质升级[2] - 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引入国际优质服务资源 支持免税店布局与离境退税便利化[2]
供给提质!去年华住酒店营业额928亿元,同比增15.5%
南方都市报· 2025-03-25 15:33
财务业绩 - 2024年第四季度收入60亿元同比增长7.8% [1] - 2024年第四季度酒店营业额237亿元同比增长16.5% [1] - 2024年全年收入239亿元同比增长9.2% [1] - 2024年全年酒店营业额928亿元同比增长15.5% [1] 经营指标 - 华住中国2024年日均房价289元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235元 [2] - 华住中国2024年入住率81.2%同比增长0.2个百分点 [2] - 华住国际2024年日均房价同比增长1.5%入住率增长2.7个百分点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增长5.9% [2] 会员与预订系统 - 华住会会员规模接近2.7亿 [2] - 2024年第四季度中央预订系统间夜量占比66.4%同比提升4.1个百分点环比提升2.2个百分点 [2] 商旅业务 - 2024年企业直连预订间夜量超过2760万间同比提升39% [2] - 活跃企业客户数量超过5300个同比增长49% [2] 酒店网络与扩张 - 截至2024年末全球在营酒店11147家客房1088218间 [1] - 华住中国在营酒店11025家客房1062329间覆盖1380个城市同比新增123个城市 [3] - 三线及以下城市在营酒店占比42%同比提升2个百分点 [3] - 待开业酒店2988家环比增加89家 [3] - 待开业酒店中三线及以下城市占比54%较在营酒店占比高12个百分点 [3] 品牌与产品升级 - 汉庭3.5及以上产品占比36%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 [9] - 全季4.0及以上产品占比76%桔子2.0及以上产品占比66% [9] - 推出你好酒店2.0和海友自助化运营新模式 [7][8] - 中高端在营酒店873家同比增长35% [11] - 中高端待开业酒店521家同比增长35% [11] 战略方向 - 以经济型和中档酒店为核心深耕大众市场 [9] - 中高端品牌桔子水晶2.5和城际酒店共同发力 [11] - 2025年重点加强低线城市渗透和中高端品牌布局 [11] - 强化华住会会员精细化运营和跨场景营销能力 [11]
周末重磅利好!中办、国办:研究建立育儿补贴制度,多举措稳住股市,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16 10:25
文章核心观点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旨在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通过增收减负、高质量供给、优化消费环境等解决制约消费的突出矛盾问题 [1][2] 各目录要点总结 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 - 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实施就业支持计划、延续稳岗返还政策、开展技能培训、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加大以工代赈力度 [3] - 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稳住股市、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堵点、强化市值管理、打击违规行为、丰富债券产品 [3] - 促进农民增收,健全收益保障和分配机制、盘活农户住房、实施提能增收行动、培育农业品牌、发展特色经济、落实补贴政策 [4] - 解决拖欠账款问题,推进偿还工作、压实地方责任、加强审计监督、健全长效机制 [4] 消费能力保障支持行动 - 加大生育养育保障力度,研究建立育儿补贴制度、扩大生育保险覆盖范围、加大儿科服务供给 [5] - 强化教育支撑,扩大教育资源供给、提高资助补助标准、延续助学贷款政策、对接学科专业与产业链 [6] - 提高医疗养老保障能力,调整养老金待遇、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取消户籍限制、扩大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6] - 保障重点群体基本生活,加强监测救助、提高救助水平、强化开发式帮扶、支持失能老人照护、发放救助金或补贴、发放失业保险金 [6] 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 - 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供给,推进适老化改造、发展老年助餐和托育服务、完善养老服务价格机制、给予托育机构支持 [7] - 促进生活服务消费,加强服务供给、创新消费场景、提升餐饮品质、加大培训力度、完善家政标准和信用体系、配齐社区服务网点 [7] - 扩大文体旅游消费,融合多业态消费、拓展服务项目、增加运动赛事供给、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可售票数量 [8] - 推动冰雪消费,实施提升计划、开展促消费活动、建设旅游景区和目的地、丰富冰雪场地和产品供给 [8] - 发展入境消费,扩大免签范围、优化政策、推出旅游线路和服务、提高便利化水平、培育国际市场、建设消费中心城市、开设免税店、推广离境退税服务 [8] - 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扩大开放试点、推动优质服务进口、将服务消费条目纳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9] 大宗消费更新升级行动 - 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力度,用好国债资金、推动大宗耐用消费品升级、实施数码产品购新补贴、建设二手商品流通试点 [10] - 满足住房消费需求,推动房地产市场回稳、改造城中村和危旧房、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房、落实税收政策、降低公积金贷款利率、扩大使用范围 [10] - 延伸汽车消费链条,开展流通消费改革试点、拓展后市场消费、培育二手车经营主体、落实便利化措施、促进二手车交易 [11] 消费品质提升行动 - 强化消费品牌引领,制定服务品质政策、打造中国服务品牌、融入传统文化、开发原创品牌、推进首发经济、推广新业态新模式、开展“购在中国”活动 [12] - 支持新型消费加快发展,实施数字消费提升行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开展健康消费行动、发展低空消费、丰富邮轮游艇产品 [12] - 提高内外贸一体化水平,促进制度衔接融合、支持外贸产品拓内销、开展活动、培育自主品牌、落实信用保险政策 [13] 消费环境改善提升行动 - 保障休息休假权益,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加强监督、鼓励连休错峰、保障劳动者权益、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 [15] - 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实施优化行动、完善相关制度、健全标准和信用体系、化解消费争议、规范经营行为、打击假冒伪劣、治理电视收费 [15] - 完善城乡消费设施,实施县域商业建设和改造提升、加强物流设施建设、发展智慧商圈、保障夜间消费配套 [16] 限制措施清理优化行动 - 减少消费限制,清理不合理限制、推动消费管理转变、保障购车需求、开展传统民俗活动、保障经营主体平等参与采购 [17] - 优化营商环境,完善负面清单管理、清理市场准入壁垒、简化审批流程、提升监管抽查效率 [17] 完善支持政策 - 加强政策协同联动,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健全评估机制、加强政策协同、构建促消费政策体系 [18] - 强化投资支撑作用,统筹投资和消费、扩大有效投资、支持项目建设、发行基础设施REITs [18] - 发挥财政政策引导作用,运用补贴贴息等工具、结合惠民生补短板、扩大消费需求 [19] - 强化信贷支持,加大贷款投放、优化偿还方式、开展续贷工作、给予财政贴息 [19] - 完善配套保障措施,工会经费用于消费、实施消费帮扶、开展有奖发票活动、健全统计监测制度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