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灌溉

搜索文档
【人民日报】“稻田改好,思路和技术也得跟上”(秋收进行时)
人民日报· 2025-09-22 00:41
黑龙江北大荒集团普阳农场,种植户任永捧起一把刚收获的稻谷,籽粒圆鼓鼓的。 "永哥,你这稻子瞅着多壮实。"一旁的邻居张建军打趣道,"现在放心了吧?你那时候非着急。" "夏管的时候地里像'画了花',搁你也会急。"任永笑了。 啥叫"画了花"?正常来讲,同一片田,水稻应该长势整齐、色泽均匀。但今年6月,任永这片刚改 造完的田里,离灌溉口近的稻苗又黄又矮,与其它稻苗对比鲜明,远远望去,稻田就像"画了花"似的, 这和他预想的可不一样。 去年,普阳农场通过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行规模化格田改造,任永的154亩水田在其中。推 土机铲平、激光平地机校准、卫星平地仪监控,原本高差有20厘米的地块,被平整到5厘米内;52条旧 田埂,也被全部铲除,还新增了7亩有效种植面积。 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机好走。过去,这154亩地插秧要雇6个人干3天;现在大马力智能插秧 机畅通无阻,只需3个人,1天半就能完工,柴油用量也从7桶降到4桶。"人工、燃料,一年能省1.5万 元。"任永心里美滋滋。今年,他格外上心,盼着秋季丰收,直到地里"画了花"。 "要是稻苗长不好,产量估计得低一成。"任永清楚,长势参差不齐会让矮秆水稻照不到光、吹不到 风,还 ...
“稻田改好,思路和技术也得跟上”(秋收进行时)
人民日报· 2025-09-21 22:22
高标准农田改造成效 - 黑龙江普阳农场通过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完成规模化格田改造 推土机铲平、激光平地机校准和卫星平地仪监控使地块高差从20厘米降至5厘米内 铲除52条旧田埂并新增7亩有效种植面积 [3] - 改造后实现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机好走 插秧效率显著提升 154亩地插秧人工从6人3天降至3人1.5天 柴油用量从7桶降至4桶 年节约成本1.5万元 [3] - 改造后农田预计提升产量1.3万斤 按当前价格计算增收1.5万元 新增7亩地增收1万元 叠加节约成本共计增收4万元 [9] 智能农业技术应用 - 安装一体化智能灌溉设备 通过手机程序"北大荒农服"远程控制 可设置灌溉时段(如02:00-09:00)和用水量 实现自动化管理 [8] - 智能灌溉解决大田水温不均问题 监测显示灌溉口地下水与田水温差达15摄氏度(10℃ vs 25℃) 通过凌晨灌溉将温差缩小至10摄氏度内 [5][7] - 农业科技服务中心技术员通过连续一周监测水温与土壤湿度变化 为"凌晨灌溉"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9] 农田改造规模与覆盖 - 截至去年底黑龙江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近1.2亿亩 规模居全国首位 占全省永久基本农田的59.1% [9] - 农田改造过程中出现新问题 如大田水温不均导致稻苗长势参差("画了花"现象) 可能造成产量降低一成 [3][6]
黑龙江一农场建好用好高标准农田—— “稻田改好,思路和技术也得跟上”(秋收进行时)
人民日报· 2025-09-21 21:58
农业技术升级 - 黑龙江北大荒集团普阳农场通过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完成规模化格田改造 包括推土机铲平 激光平地机校准和卫星平地仪监控 地块高差从20厘米平整至5厘米内 [2] - 改造后新增7亩有效种植面积 人工和燃料成本一年节省1.5万元 插秧效率从6人3天提升至3人1.5天 柴油用量从7桶降至4桶 [2] - 农场配备智能灌溉系统 通过手机程序远程控制放水时段和水量 实现自动化管理 [7] 生产问题与解决方案 - 格田扩大后出现水温差异问题 灌溉口地下水温10摄氏度与田间水温25摄氏度存在15摄氏度温差 导致稻苗长势不齐 [4] - 技术团队通过监测发现凌晨时段水温差缩小至10摄氏度内 制定凌晨智能灌溉方案 两茬水后稻苗恢复正常生长 [6][8] - 农场10余名农业技术员连续一周监测水温和土壤湿度变化 为灌溉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8] 经济效益提升 - 154亩稻田预计产量提升1.3万斤 按当前价格计算增收1.5万元 新增7亩地增收1万元 叠加节省成本1.5万元 总计增收4万元 [9] - 黑龙江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2亿亩 占全省永久基本农田59.1% 规模居全国首位 [8]
曲阜为玉米配上智能饮水机
齐鲁晚报网· 2025-08-13 09:26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易雪通讯员刘颖陈倩 近日,曲阜市书院街道的连片玉米地里,黑色滴灌带如细密"血管"在青纱帐间蜿蜒伸展。点点水珠精准滴入作物根部——这是济宁市晗 羽硕农业专业合作社为应对持续高温干旱,在2000余亩流转土地上紧急铺设的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 面对连日来高温天气,传统漫灌蒸发量大、效率低。这套近9万元投入的设备,集成了离心砂石过滤系统与智能管网,成为抗旱"利器"。 地下水经机井抽取过滤后,与溶解的肥料一同输送至田间。只需开启阀门,水肥便能直达玉米根系,实现"精准投喂"。 "今年政府推广的高产节水技术,真是赶上时候了!"合作社社长孔保壮蹲在田垄边,抓起一把表层干燥的泥土用力攥紧,湿润的土团从 指缝渗出:"看着地皮发干,底下墒情正好。这片地刚结束三天两夜的滴灌,深层土壤湿度足够支撑玉米生长。"他算了一笔账:相较传 统漫灌,新技术省水超40%、节肥30%,人工成本锐减,还能有效避免高温时段浇水导致的作物灼伤。 曲阜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颜世泉表示,此类节水技术已被纳入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核心内容:"我们将以点带面扩大智能灌溉覆盖面,尤其 向粮食主产区倾斜,让科技真正成为稳产增收的'压舱石'。" 目前,曲阜高效节水 ...
【杨凌】智能“神器”显威力
陕西日报· 2025-07-02 22:50
光伏智能喷灌机技术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朱德兰教授团队研发的光伏智能喷灌机通过太阳能驱动和机械导航技术实现精准灌溉 顶部太阳能板将强光转化为清洁电力 底部导航轮可沿渠道自主穿梭 双喷头形成30米至50米水幕半径 [1] - 该设备解决了传统漫灌的痛点 包括水资源浪费和灌溉不均问题 在复杂地形中能自动调整喷洒角度和路径 节水率超过40% [1] - 设备采用模块化设计 支持单机作业或组合覆盖连片农田 集成光伏驱动、机械导航等创新技术 尤其适合干旱地区及丘陵、梯田等复杂地块 [1] 节水效益与运营数据 - 在1000亩农田的示范基地应用中 光伏智能喷灌机相比传统漫灌每年可节省8万立方米水资源 相当于160个标准游泳池蓄水量 [2] - 示范基地展示了7种节水灌溉设备组成的"科技矩阵" 体现夏季作物管理的技术迭代 [2] 未来技术升级方向 - 团队计划引入AI技术升级 通过地埋管道替代明渠供水 实现耕地零占用与智能调控的无缝衔接 推动灌溉技术进入4 0时代 [1] - 下一步将搭建智能灌溉云平台 整合气象监测、土壤墒情与作物生长数据 为夏季作物定制灌溉方案 [2]
【榆林】发展高效旱作节水农业
陕西日报· 2025-06-02 22:52
榆林高效旱作节水农业发展 - 2023年榆林粮食播种面积达1099.2万亩,位列陕西第一,2024年高效旱作节水农业项目区粮食产量突破亩均400公斤 [1] - 2024年计划新实施高效旱作节水农业59.73万亩,项目建成后预计年节水0.25亿立方米、节肥2000吨 [1][13] - 从2022年到2024年,高效旱作节水农业项目新增面积从48.47万亩扩大至71.93万亩,截至2024年底累计实施185.15万亩 [8] 节水技术应用与成效 - 采用"节、集、蓄、调"四类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包括沟道坝蓄水、光伏发电提水、软体水窖储水和膜下滴灌补水 [4][5] - 智能滴灌和水肥一体化技术使项目区实现亩均节水30%、节肥20%,灌溉效率显著提升 [6][10] - 阳石坬村490亩农田实现滴灌设施全覆盖,每亩地节水30% [5][6][10] 科技赋能农业生产 - 高标准农田建设应用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实现远程操控灌溉设备精准调配水资源 [9][10] - 陕西大地种业公司为2万亩流转土地安装智能节水设备,实现智能化灌溉与施肥 [9][10] - 智慧农业系统可根据土壤湿度和作物需求精准控制灌溉量和施肥量,比传统大水漫灌更精细 [10] 产业链协同发展 - 小纪汗村玉米产业与畜牧产业形成闭环,自产玉米替代外购饲料使每只羊增收300元 [11][12] - 靖边县建成万亩设施蔬菜基地,横山区"稻渔综合种养绿色循环模式"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13] - 绥德县红枣种植与节水灌溉结合提升品质和产量,带动畜牧业、果蔬种植等产业发展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