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稻田改好,思路和技术也得跟上”(秋收进行时)
人民日报·2025-09-21 22:22

高标准农田改造成效 - 黑龙江普阳农场通过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完成规模化格田改造 推土机铲平、激光平地机校准和卫星平地仪监控使地块高差从20厘米降至5厘米内 铲除52条旧田埂并新增7亩有效种植面积 [3] - 改造后实现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机好走 插秧效率显著提升 154亩地插秧人工从6人3天降至3人1.5天 柴油用量从7桶降至4桶 年节约成本1.5万元 [3] - 改造后农田预计提升产量1.3万斤 按当前价格计算增收1.5万元 新增7亩地增收1万元 叠加节约成本共计增收4万元 [9] 智能农业技术应用 - 安装一体化智能灌溉设备 通过手机程序"北大荒农服"远程控制 可设置灌溉时段(如02:00-09:00)和用水量 实现自动化管理 [8] - 智能灌溉解决大田水温不均问题 监测显示灌溉口地下水与田水温差达15摄氏度(10℃ vs 25℃) 通过凌晨灌溉将温差缩小至10摄氏度内 [5][7] - 农业科技服务中心技术员通过连续一周监测水温与土壤湿度变化 为"凌晨灌溉"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9] 农田改造规模与覆盖 - 截至去年底黑龙江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近1.2亿亩 规模居全国首位 占全省永久基本农田的59.1% [9] - 农田改造过程中出现新问题 如大田水温不均导致稻苗长势参差("画了花"现象) 可能造成产量降低一成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