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三板摘牌
icon
搜索文档
“化妆工具第一股”拟终止挂牌
36氪· 2025-09-17 01:53
公司摘牌决定 - 尚洋科技拟申请从新三板终止挂牌 基于行业发展趋势、市场环境及自身战略规划 旨在集中精力投入生产经营并降低运营成本[1][4] - 公司明确表示摘牌后将持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以保护股东合法权益[4] - 新三板挂牌年维持成本约30-60万元人民币 包括显性费用如券商督导费、审计费及隐性合规管理投入[4]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7亿元 同比下滑19.28% 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净利润1458.59万元 同比下滑29.07%[7] - 毛利率从上年同期32.77%降至30.54%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计)从18.50%降至12.42%[7] - 扣非净利润同比下滑29.56% 基本每股收益从0.36元降至0.26元 降幅27.78%[7] 业务结构分析 - 化妆工具业务营收1.02亿元 占总营收95.40% 但营收同比下滑20.96% 毛利率降至32.00%[12][14][15] - 吸塑包装物业务营收增长30.90% 但规模较小 其他类业务营收增长89.64% 但因成本暴涨287.15%导致亏损[17][18] - 境外营收占比94.76% 达1.02亿元 但同比下滑19.96% 毛利率降至30.98%[19][20][21] 客户与市场风险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85.22% 客户包括欧莱雅、丝芙兰等国际品牌 经营业绩高度依赖大客户稳定性[19][20] - 境外业务受汇率波动影响显著 2025年外汇贬值趋势可能带来汇兑损失风险[24] - 公司尝试开拓自有品牌"SHANGYANG尚洋" 但国内市场竞争激烈 尚未形成规模支撑[24] 行业背景与趋势 - 北交所上市门槛提升 企业需满足创新层标准: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超30%或两年研发投入累计超2500万元[5] - 2024年以来至少6家化妆品相关企业从新三板摘牌 包括创健医疗、幸美股份等 多因业绩波动或战略调整[25][28] - 行业整体面临需求收缩挑战 中小型美妆企业通过新三板冲击北交所的难度增加[28]
这家新三板摘牌!
中国基金报· 2025-06-25 04:53
渤海期货新三板摘牌 - 渤海期货基于自身发展规划需要主动申请在新三板终止挂牌 自6月24日起终止挂牌 [1] - 股票终止挂牌后公司将依法办理股票退出登记手续 保障股东合法权益 [3] - 终止挂牌事项符合公司及渤海期货未来发展规划 不会对正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3] 公司基本情况 - 渤海期货成立于1996年1月 注册资本5亿元 2017年1月在新三板挂牌上市 [3] - 东北证券持有渤海期货96%股份 吉林省融商投资有限公司持有4%股份 [3] - 公司在全国共有9家营业部 3家分公司 并通过风险管理子公司开展风险管理业务 [4]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23.31亿元 净利润亏损约3000万元 [3] - 2023年营收28.24亿元 净利润约1700万元 [3] - 2022年营收19.73亿元 净利润约1000万元 [3] - 2024年代理交易额同比下降14.99% 但客户总量同比增长4.83% 客户权益同比增长2.68% [4] 行业现状 - 渤海期货摘牌后 新三板挂牌期货公司数量减少至10家 [3] - 新三板期货公司市值均不足百亿元 成交量低迷 [3] - 2024年以来已有金元期货与福能期货从新三板摘牌 [3] 未来发展计划 - 提升互联网渠道获客能力 [4] - 发挥期货和衍生品优势 [4] - 逐步建立产业客户服务模式 [4] - 强化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 [4]
这家新三板摘牌!
中国基金报· 2025-06-25 04:34
渤海期货新三板摘牌 - 渤海期货基于自身发展规划需要,主动申请在新三板终止挂牌,自6月24日起终止挂牌 [2][3] - 股票终止挂牌后,渤海期货将办理股票退出登记手续,并依法保障全体股东合法权益 [4] - 终止挂牌事项符合公司及渤海期货未来发展规划,不会对正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4] 渤海期货基本情况 - 渤海期货成立于1996年1月,注册资本5亿元,于2017年1月在新三板挂牌上市 [6] - 东北证券持有渤海期货96%股份,吉林省融商投资有限公司持有4%股份 [6] - 公司在全国共有9家营业部、3家分公司,并通过风险管理子公司开展风险管理业务 [7] 渤海期货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23.31亿元,净利润亏损约3000万元 [6] - 2023年营收28.24亿元,净利润约1700万元 [6] - 2022年营收19.73亿元,净利润约1000万元 [6] - 2024年代理交易额同比下降14.99% [7] 渤海期货业务发展 - 2024年客户总量同比增长4.83%,客户权益同比增长2.68% [7] - 2025年展业计划包括提升互联网渠道获客能力、发挥期货和衍生品优势、建立产业客户服务模式等 [7] 新三板期货行业现状 - 渤海期货退出后,新三板挂牌期货公司剩10家 [5][6] - 新三板期货公司市值均不足百亿元,成交量低迷 [6] - 今年以来从新三板摘牌的期货公司还有金元期货与福能期货 [6]
盈亏线挣扎、大额罚单压顶,东北证券子公司渤海期货告别新三板
搜狐财经· 2025-06-06 04:22
新三板摘牌趋势 - 渤海期货于6月4日通过终止新三板挂牌决议,挂牌八年后退市,理由为"基于自身发展规划"[2] - 2024年4月金元期货、福能期货相继摘牌,同样以发展规划为由,而创元期货选择冲刺A股IPO[2] - 新三板因流动性差、融资受限、信息披露宽松,虽曾是中小期货公司融资便捷通道,但实际效果未达预期[2] 摘牌背后的成本考量 - 新三板企业需承担持续督导、年报审计等显性成本,以及决策流程冗长带来的沟通与时间成本[3] - 显性成本包括支付给券商、律所、会计师事务所及股转系统的服务费用,显著抬高经营成本[3] 渤海期货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波动明显:2020-2024年分别为21 99亿元、23 81亿元、19 73亿元、28 24亿元、23 21亿元,缺乏持续增长动力[4] - 净利润大幅波动:2020年亏损0 54亿元,2021年盈利0 48亿元,2022年缩水至0 10亿元,2023年回升至0 17亿元,2024年再度亏损0 29亿元[7] - 2024年全国53家主要期货公司仅6家亏损,渤海期货位列其中,盈利能力显著落后同业[7] 盈利结构脆弱性分析 - 2024年手续费净收入0 54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利息净收入0 43亿元(+37 70%),投资收益2 77亿元(2023年仅0 21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损失1 43亿元[10] - 风险管理子公司业务拖累:其他业务收入20 87亿元(占比90%)同比下降23%,成本降幅19%,导致营业利润转负(-0 07亿元 vs 2023年0 24亿元)[10] - 资产负债率持续高企:2020年80%升至2022年88 92%,2023-2024年维持88%左右,自有资本缓冲空间有限[10] 经营周转与风险暴露 - 存货规模持续攀升:2022年3 08亿元→2023年2 13亿元→2024年3 37亿元,周转率从2021年22 57次降至2024年8 46次,变现能力恶化[12] - 应收账款维持低位(数百万元),但库存扩张与风险管理收入下滑形成风险共振,持仓时间拉大市场风险敞口[12] 监管处罚与集团协同 - 2024年10月因孙公司操纵焦炭、焦煤合约被证监会处罚,没收违法所得1019 76万元并加处罚款,三名责任人合计罚款50万元[14] - 母公司东北证券2024年营收65 05亿元、归母净利润8 74亿元,期货牌照战略价值未充分释放,需强化衍生品业务协同[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