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赋能产业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上半年全国传统村落吸引游客近3亿人次
央视网· 2025-08-24 12:24
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成效 - 全国传统村落上半年吸引游客近3亿人次 带动消费约342.13亿元 [1][7] - 福建龙潭村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片区暑期接待游客约29万人次 [3] - 全国8155个村落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 超5000个村落列入省级名录 [7] 区域发展模式 - 福建 浙江 山东 湖南等地推进集中连片保护利用 形成集群效应 [5] - 龙潭村与邻近三个村落联合打造文创片区 激活民俗活动与旅游业态 [3] - 采用文化赋能结合产业造血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5] 具体实施举措 - 通过修缮古村民居 整理文化遗存 举办非遗展示与文体竞赛活动 [3][7] - 引导传统村落联合周边资源打造文化品牌 彰显个性特色 [5] - 文化赋能推动休闲旅游 文化创意等产业加快发展 [7]
文化赋能糟粕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三重路径
海南日报· 2025-08-20 01:11
产业文化价值 - 糟粕醋产业承载海南历史、地域记忆与侨乡情怀的文化符号 是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2] - 文化内涵为产业提供精神内核和价值基础 使经济产品延伸为文化符号和地方名片 [3] - 文化叙事打造"踏浪南洋""渔家酿造""百年酸汤"三大文化IP 连接侨乡情感并体现海洋资源利用智慧 [4] 产业发展现状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省共有生产、餐饮主体270余家 其中51.9%在近5年内成立且规模较小 [5] - 2024年全年行业产值约1亿元 存在品质不稳定和标准化生产难题 [5] - 需通过现代微生物发酵技术和智能化设备推动传统作坊向现代化工业转型 [5] 产业链建设 - 按照"特色化建基地、产业化扩规模、科技化筑基础、标准化提质量、品牌化增效益、体系化促融合"路径发展 [6] - 建设原辅料生产基地 形成"糟粕醋+旅游+文化+教育"复合型产业链 [6] - 挖掘祛湿开胃功能推动"文化+养生" 吸引健康消费群体 [6] 品牌与传播 - 培育"铺前三婆""海岛永芳""琼州糟粕醋"等龙头企业 借助名人效应和数字平台传播 [7] - 运用故事化叙事+场景化营销策略 通过文化节、烹饪大赛增强体验传播 [7] - 参与国际食品博览会 制作海外传播纪录片 开拓东南亚华侨市场 [8][9] 创新发展方向 - 结合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设计包装及文创产品 举办设计大赛激发创新 [6] - 建设产业集聚区和智能工厂 探索"产业小镇"发展模式 [5] -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申报区域公共品牌 打造从地域文化标识到国民级调味品形象 [7]
客家茶脉里的文明基因:一片绿叶的千年火工与文明回甘
搜狐网· 2025-05-28 09:39
客家炒绿历史渊源 - 客家炒绿根植于客家人千年迁徙历史,萌芽于魏晋时期中原士族的饮茶风尚,在明清时期于粤东北群山中形成独特工艺体系 [1] - 客家人结合中原制茶古法与岭南湿冷环境,独创"重火炒制"工艺,通过高温反复炒制削减绿茶寒性,赋予茶汤醇厚回甘的炒米香韵 [1] - 明清时期梅州形成"逢山必有茶"传统,发展出包括7种客家炒绿在内的九大地方历史名茶,如清凉山绿茶、马图绿茶等 [3] 工艺与产品特征 - 客家炒绿具有条索紧结、灰绿起霜的独特形态,采用高温长炒工艺体现客家人因地制宜的智慧 [3] - 现代制定《客家炒绿》团体标准,规范"一芽二三叶"采摘标准和"分段火工调控"工艺参数,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 [4] - 2022年客家炒绿成功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技艺活态传承与产业升级 [4] 产业创新发展 - 梅州以客家炒绿为主导产品发展茶产业,推动工艺创新与品质升级 [4] - 开发"客家炒绿炭烧奶茶"等创新产品,探索茶园认养、茶旅融合模式,通过国际茶博会等平台进行文化推介 [4] - 2025年6月6日将在北京举办品牌推介会,主题为"赏汉茶化石 品客家炒绿",推动全国渠道合作 [5] 文化与社会价值 - 客家炒绿承载客家族群与自然共生的精神智慧,为梅州"百千万工程"注入文化动能 [5] - 通过品牌化运作推动从岭南非遗向全国性地理标志品牌转型,建立文化赋能产业发展的梅州范式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