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原创力
icon
搜索文档
人工智能浪潮下,文化创作如何“启智”又“润心”?
新华社· 2025-09-25 02:09
她呼吁全球同行携手,以技术突破文化壁垒,以IP链接全球情感,让既饱含"家国情怀"厚度、又具 备"科技赋能"锐度的中国视听故事,在世界舞台绽放耀眼光芒。 剧作家何冀平以《天下第一楼》《德龄与慈禧》等经典作品的创作经历,拆解文化原创的核心密码。她 坦言,AI可作为创作助手,但"只是提醒不能替代"。"创作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走,不能图快。"何 冀平说,原创力深植于作者的生命体验与内心动力,其秘诀在于真实与真诚。 "人工智能不仅挑战我们的体力和脑力,更重要的是挑战我们的心力。"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创始院 长连玉明认为,人工智能与艺术创新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艺术领域的边界,其发展趋势呈现出技术突 破、创作范式革新与伦理挑战并行的复杂图景。"人类正在学会与机器共同编织新的美学语言,重构AI 艺术叙事新体系。" 技术为桥,文化为魂,方能联通世界。谈及技术如何助力国际文化传播,华策影视集团创始人、董事长 赵依芳表示,好内容永远是文化出海的"根"与"魂"。只有扎根中华文化沃土,才能孕育出打动世界的精 品。 9月23日,"破界共生:科技激发文化原创力"平行论坛现场。新华社记者 肖潇 摄 新华社北京9月25日电(记者杨淑君、余佩 ...
“千年丹青”跨越时空 文化遇到科技如何破界共生
中国青年报· 2025-09-24 12:22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 "这是我们第一次从全新的科技视角来重新解读这个项目的现在和未来。"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 长刁常宇提到的是系统整理和保护中国古代绘画艺术遗产的文化工程"中国历代绘画大系"。这个项目自 2005年启动,由浙江大学联合全球263家文博机构共同实施,历时17年完成。 刁常宇说,经过时间的推移,珍贵的文化遗产正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褪色、剥落、霉变等种种威胁。"大 系"团队收集了从先秦汉唐,直到宋元明清,流散在全世界200多家博物馆的中国古代绘画作品,一共有 12500件/套。团队成员确定了先进的技术参数指标,利用超过分辨率采集、数字处理、量化色彩校正等 技术,完成了对现存绝大部分先秦至清代纸绢帛画的文化普查和数字归档。 在追求先进技术的时候,刁常宇和同事们也有"向后一步"的时候。他说,拍摄作品的相机是胶片相机而 非数码相机。经过比较,无论是分辨率还是色彩的深度上,最后还原图像色彩的质感、饱和度方面,胶 片相机完胜数码相机。 在"一进一退"之间,"千年丹青"得以跨越时空,永葆青春。刁常宇说,科技之于文化遗产,不仅是"守 护者",更是"解码器";不仅是"保存者",更是"唤醒者"。 当我们谈论文 ...
激发文化原创力
经济日报· 2025-09-23 22:15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创始院长连玉明以"让人工智能激发文化原创力"为题展开演讲。他提出打造具 有国家代表性和世界影响力的人工智能文化新高地。他认为,北京正在形成以人工智能发展为主导,科 技文化融合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走廊——世界第四大"全球创新圈",不仅正在成为全球人工智能的技 术研发高地、产业高地,也必将成为具有国家代表性和世界影响力的人工智能文化新高地。 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王一川表示,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浪潮时代,科学技术 不仅是工具,更是驱动文化创新的超强引擎,孕育文艺创造的丰沃土壤,深刻影响和重塑文艺创作的格 局和境界。期待通过在数智时代思考如何用科技激发文化原创力,以文艺为媒介讲好中国故事,并与世 界更多国家进行文化交流对话,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当前,如何充分运用科技力量激发文化原创力,是摆在文化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时代命题。9月23日, 2025北京文化论坛"破界共生:科技激发文化原创力"平行论坛举办。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位文 化界、科技界嘉宾,聚焦文艺发展新趋势、新现象,深入讨论"文化原创力"内涵以及"科技激发文化原 创力"的路径,为提高" ...
新技术释放新魅力(视线)
人民日报· 2025-05-16 22:12
电影放映技术升级 - IMAX GT巨幕激光厅成为网红打卡地,关键在于其顶级配置:采用两台4K分辨率激光放映机,12.1声道音响系统,支持1.43∶1画幅比放映,带来极强的临境体验 [10] - 影博IMAX GT巨幕激光厅《哪吒2》上映以来上座率超九成,多次增加夜场放映至晚上11点半仍"一票难求" [10][11] - 2025年电影春节档特效影厅票房产出占比提升至12.5%,其中《哪吒2》贡献70%份额 [11] 国产放映技术突破 - 中影CINITY支持24-120帧/秒高帧率格式,兼容4K、3D、高亮度等技术,2019年以来两年一迭代 [13] - CINITY LED突破传统巨幕画幅比限制,采用主动发光技术,具有更高亮度、更强对比度和更高均匀性 [14] - 我国自主研发的数字电影LED巨幕放映技术图像还原能力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从追赶到领跑的跨越 [14] 特效厅市场表现 - 中影国际影城5个特效厅票房产出占2024年票房六成以上,《哪吒2》票房八成以上出自特效厅 [12] - 观众选择特效厅主要因巨幕放大细节、更丰富信息含量和更沉浸视听享受,部分场景引发强烈共情 [11] - 北京华夏电影中心创新采用五面LED屏,单屏由176块电子屏拼贴,长14米高9米,裸眼3D效果震撼 [15] 行业发展趋势 - 2024年全国银幕总数达9万余块,年度净增4658块,观影总人次再次突破10亿 [15] - 电影技术从无声到有声、彩色到数字不断升级,新技术释放电影新魅力并催生新电影美学 [16] - 高科技与好内容相辅相成,仅"可看性"不够,还需提升"必看性"以激发文化原创力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