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论

搜索文档
2025年大湾区科学论坛名师讲堂举行,共建两地青年交流桥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9 09:55
7月25日,2025年大湾区科学论坛名师讲堂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唐本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杰出讲席教授卢征天,围绕科学青年 培养、前沿学科探索与科学思维塑造等主题,分享成果发现与心得体会。活动由香港中文大学、大湾区科学论坛秘书处主办,香港中文大学内地及大中华 发展处、广东省灵山论坛科学中心承办。 以传承科学薪火,启迪创新思维为主旨,大湾区科学论坛名师讲堂邀请各界名师大家分享科研经历与求学历程,与青年学者现场深入交流,搭建代际交流 桥梁,为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培育高素质青年科研后备力量,推动粤港澳青年人才培养及科技创新氛围建设。 活动现场,唐本忠院士不仅旁征博引古今中外科学故事,介绍了还原论、整体论和涌现论等哲学概念,呼吁从分子科学向聚集体科学的范式转移,还鼓励 学生广泛涉猎基础领域,唯有打破学科壁垒、融合多元知识,才能站在巨人肩膀上实现真正的源头创新。当医学专业学生在会上分享自己遇到的科学挑 战,他指出,首先要确证观察现象的真实性,再设计实验严谨验证假说。"科学的精髓在于可证伪性,追求的是不断修正与逼近真相。" "此次活动为跨越地域与代际的深度对话搭建平台,希望青年学者把握机会、踊跃提问、拓宽 ...
陈春花:今天需要新的认知模式
经济观察报· 2025-07-02 07:55
影视作品的启示 - 2023年三部影视作品《奥本海默》《拿破仑》《繁花》引发热议 通过大时代缩影探讨价值观选择与责任承担问题 [1] - 《奥本海默》揭示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带来能力的同时 人类尚未做好运用与责任承担的准备 [1] - 《拿破仑》通过非人类中心主义视角重新阐释生命意义 强调超越自我局限的重要性 [2] - 《繁花》展现时代变迁下个人机遇与挑战 反映新旧观念冲撞带来的社会变革 [2] 二元论认知模式 - 工业社会以笛卡尔二元论为基础 形成"部分决定整体"和"由思知在"两大核心认知模式 [8] - 笛卡尔方法论包含四条规则:明确认知 分解难题 有序思考 全面考察 至今仍是研究训练基础 [6] - 二元论推动工业社会高效率 通过分工协作实现整体效能提升 成为现代组织系统运作逻辑 [8] 二元论局限性 - 信息社会中传统认知模式面临三大局限:界限模糊 整体超越部分之和 主体局限性凸显 [11][12][13] - 代际价值观差异扩大导致局部认知无法推断整体 如亲子观念差异远超预期 [12] - 数字技术打破传统边界 主观/客观 物质/精神 生命/非生命等二元划分逐渐失效 [16] 新世界观构建 - 需从"部分之和等于整体"转向"整体远大于部分之和"的认知模式 应对数字时代复杂性 [15] - 新世界观要求打破思维边界 以开放包容的视角理解系统 承认单一视角的局限性 [15] - 共生理念与整体论成为探索方向 需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建立更宏观的认知框架 [10][14]
陈春花:认知知识
经济观察报· 2025-06-12 01:34
知识本质的哲学探讨 - 二元论将事物分为对立概念如肉体与灵魂 这种思维在工业革命背景下易导致还原论 现代社会需转向整体论思维 [1] - 知识驱动的企业尤其是数字原生企业和转型成功的传统企业增长显著 表明知识创新正成为核心发展动力 [1] 知识定义的多元视角 - 柏拉图定义知识需满足三要素:主观信念 客观真实性 理性证成性 [7][8] - 普罗泰戈拉派认为知识是主观经验对象 强调个人感知的差异性 [9] - 野中郁次郎提出知识是动态认知过程 需通过隐性与显性知识转化形成组织核心竞争力 [10][11] - 德鲁克将知识定义为影响未来的潜在能力 强调其行动导向与实用价值 [12] - 怀疑论指出知识边界需持续拓展 避免被现有认知局限 [13] 知识价值层级体系 - 数据是原始事实集合 信息是加工后数据 知识需经鉴别内化 智慧则能创造未来价值 [16] - 组织隐性知识通过内化形成独特竞争力 难以被外部复制 [11][17] - 智慧生成需经历观察 理解 加工 内化四阶段循环 [17] 知识获取与实践路径 - 怀特海提出智力发展三阶段循环:浪漫接触 精准分析 综合运用 [20] - 知行合一强调知识必须通过实践验证 形成行动闭环 [21] - 数字社会要求管理者深入接触客观场景 完成认知能力升级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