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法治
icon
搜索文档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新疆:从“马背上的普法”到“云端上的正义”
中国新闻网· 2025-09-18 05:19
中新网乌鲁木齐9月18日电 (史玉江)当草原上的牧民通过法律援助化解草场纠纷时,当城镇社区老人握 着律师的手感叹"法律真能帮到我们"时,这些细微的瞬间正勾勒出新疆法治建设的壮阔图景。值此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记者透过政协乌鲁木齐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新疆委员会委 员王冠华的视角,解码法治新疆建设。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新疆:从"马背上的普法"到"云端上的正义" 法治信仰生根:从"法律荒漠"到"全民知法" "早期,牧民们连'诉讼时效'都听不懂,现在,手机上就能申请法律援助。"王冠华见证着新疆法治意识 的觉醒。2014年,王冠华作为"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初到新疆时,语言不通、资源匮乏是基层普法 的"拦路虎"。 在布尔津县,一场用树枝画草场分界线、石头代表权利义务的"手势普法",曾让牧民紧锁的眉头舒展 ——这种接地气的普法方式,如今已升级为覆盖全疆的线上线下法律服务体系。 十年来,新疆已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法律服务网络,县(市、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全覆盖, 乡镇(街道)工作站建成率超95%,村(社区)法律顾问实现常态化驻村。数据显示,2024年新疆法律援助 案件量 ...
探索制度型开放新路径,粤港澳大湾区法治论坛在广州举办
人民日报· 2025-08-29 06:05
论坛背景与主题 - 粤港澳大湾区法治论坛于8月28日在广州天河区举办 主题为"改革·法治·湾区:制度型开放新探索" 旨在探索制度型开放新路径并服务大湾区高水平对外开放 [1] 核心参与方与致辞要点 -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景汉朝指出粤港澳三地法治合作成效显著 需加强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研究 [1] - 香港律政司副司长张国钧表示香港正通过法律科技探索、金融法治创新、仲裁合作等领域服务制度型开放 [2] - 澳门法务局副局长邱显哲强调澳门将促进法律体系与大湾区法治环境深度融合 探索制度型开放实践路径 [2] 主论坛议题与演讲内容 - 论坛设置主论坛和平行论坛 主论坛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书记主持 [3] - 演讲主题涵盖破解大湾区法律难题、法治融合维度、国际争端解决中心建设、仲裁协同发展、人工智能司法应用及地方立法创新等6大方向 [3] 平行论坛专题领域 - 4场平行论坛分别聚焦人工智能治理法治化、金融产业法治保障、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及企业庭外重组制度构建 [3] 成果发布与合作协议 - 广州市委政法委发布《加强广州数据治理和数据产业发展法治保障的若干举措》 [4] - 广州仲裁委员会公布机构改革成果 [4] - 广州国际商贸商事调解中心与4家机构签署合作协议 包括广州仲裁委员会、广州数据交易所等 [4] - 汇智蓝天中心与6家港澳机构签署涉外法治实践创新合作备忘录 [4] 论坛成果与共识 - 发布《粤港澳大湾区法治论坛(2025)天河共识》 聚焦法治协同长效机制、数字法治引擎、涉外法治服务及全球法治人才高地四大方向 [4] - 共识号召粤港澳9+2城市法学团体围绕"一国两制三法域"独特性持续合作 [4][5]
粤港澳大湾区智能制造产业司法观察报告出炉 聚焦AI治理
南方都市报· 2025-08-28 21:02
论坛背景与主题 - 人工智能治理法治化的湾区互动与体系构建论坛于8月28日在广州举办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法治论坛2025的平行论坛之一 [1] - 论坛聚焦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与机制对接 探索敏捷协同和包容审慎的治理范式 旨在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贡献湾区智慧 [1] - 由广州市法学会粤港澳大湾区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承办 广州互联网法院副院长刘冬梅主持并作小结 [1] 研究成果发布 - 广州互联网法院院长宋伟莉发布《互联网司法前沿》2025年卷和《粤港澳大湾区智能制造产业司法观察报告》两项成果 [1] - 《互联网司法前沿》系统梳理法院司法实践 重点关注个人信息保护 数据权益 算法治理和人工智能领域 为科技向善提供规则指引 [1] - 《粤港澳大湾区智能制造产业司法观察报告》通过行业观察和规则思考 展现法院服务与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探索 [1] 主旨发言与多维对话 - 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高秦伟 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赵景琛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王碧玉及北京大学学者Susan Finder参与主旨发言 [2] - 讨论涵盖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法律难题 包括产业前沿实际问题和宏观制度设计 聚焦创新激励与有效监管的平衡 [2] - 澳门大学法学院院长唐晓晴评价论坛为重要交流平台 可深入探讨粤港澳三地在人工智能 商事 金融和知识产权等领域的规则差异与衔接方案 [2] 跨法域案例研讨 - 香港太平绅士萧咏仪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副庭长焦小丁 澳门大学法学院院长唐晓晴及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张永忠参与"一案三读"环节 [2] - 围绕广州互联网法院审理的"AI换脸案"进行跨法律体系和学科领域的深度解读 探索人工智能协同治理和三地司法规则软联通 [2] 未来展望与体系构建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研究员端晨希 暨南大学副教授吴雨辉 澳门大学助理教授Célia Matias及香港仲裁师协会会长王则左共同展望人工智能与数字法治发展方向 [3] - 探讨中国人工智能法律体系构建思路 立法中激励与规制的平衡 以及域外立法经验借鉴 从国际化和专业化视角探索全球数字治理新路径 [3]
数字赋能司法创新 ——长春互联网法庭上半年亮点工作回眸
搜狐财经· 2025-08-24 00:12
案件审理与效率 - 受理案件1434件 案件量同比增长70.9% [2] - 审结1171件 结案率达81.6% [2] - 法官人均结案216件 同比增长25% [2] - 平均审理周期稳定在36天左右 [3] 案件结构与创新机制 - 互联网金融借款合同和信息网络买卖合同纠纷占比超60% [3] - 网络侵权和虚拟财产权属等前沿案件占比升至11.3% [3] - 构建繁简分流+智能辅助双轨审理模式 [3] - 深化涉人参 鹿茸等东北特色产业商品纠纷的法律适用研究 [3] 协同治理与跨领域合作 - 深化府院协同工作机制 签署共建联动框架协议 [4] - 创新数字法治+生态司法协作模式 落实云端审判+实地修复双轨机制 [4] - 对接省参业协会及20余家龙头企业 构建生产—销售—维权全链条解纷机制 [4] - 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建立监管—司法—科技协同机制 [4] 产业服务与司法赋能 - 为300余名企业员工制定合同风险防控课程 [5] - 构建司法+行政+行业+平台共治模式优化东北特产营商环境 [5] - 联合长春知识产权法庭组建法治体检服务团 [6] - 为数据资产标杆企业提供全周期司法服务 [6] 数智化建设与普法宣传 - 全流程在线诉讼+全场景智能应用的互联网+司法新模式获省领导肯定 [7] - 全媒体直播活动吸引1012.95万人次观看 覆盖20家媒体平台 [7] - 邀请5所高校参与云庭观法析数权在线庭审观摩与座谈 [7] - 推动产 学 研 用深度融合 [7]
切实维护好劳动者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有效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人民日报· 2025-05-06 22:00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 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推动平台用工等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规模持续扩大 在稳就业保民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 -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作自主性和灵活性更强 如外卖送餐员和网约车司机可自主选择工作时间和地点[2] - 平台企业借助算法对劳动者工作过程进行有效指示、监督和考核[2] 权益保障措施 - 开展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平台企业按单计费申报缴费 不以工资总额为基数[2] - 2021年修改安全生产法将平台用工纳入调整范围 要求平台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3] - 人社部等部门2021年发布指导意见 明确最低工资支付保障制度 完善休息制度 规范劳动强度标准[3] - 市场监管总局要求网络餐饮平台不得采用"最严算法"考核 通过"算法取中"合理确定配送时限[4] 法治建设方向 - 需健全劳动法律法规 明确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工资支付、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等方面的最低标准[4] - 聚焦算法滥用和劳动者数据保护问题 合理确定平台企业法律责任 构建数字法治屏障[4] - 司法机关通过发布劳动争议指导性案例 为新就业形态劳动关系认定提供法律指引[3] 行业发展特征 - 平台企业普遍使用算法管理业务经营和劳动用工 处理大量劳动者数据[4] - 新就业形态用工方式持续变化 需为商业创新保留空间 采取行政指导等柔性规范措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