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政府职能转变
icon
搜索文档
商务部印发推广自贸试验区第六批“最佳实践案例”
商务部网站· 2025-09-15 06:28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的决策部署,更好发挥自贸试验区示范带 动作用,近日,商务部印发推广自贸试验区第六批"最佳实践案例",供各地因地制宜学习借鉴。 截至目前,国家层面已累计推广485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下一步,商务部将继续发挥自贸试验 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机制牵头作用,会同各地各部门及时总结提炼并推广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引 领带动全国其他地区推进深层次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此次推广的29项案例主要涉及五方面内容。一是贸易便利化领域,包括进出口机电商品"一码通"辅助检 验新模式、跨境电商网购保税零售进口商品跨关区退货等案例。二是政府职能转变领域,包括跨部门职 业证书"一次考试、核发多证"、不动产"带封过户"处置新模式等案例。三是要素自由流动方面,包括率 先打造安全便利的自贸试验区数据跨境流动体系、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等案例。四是开放通道建设 方面,包括跨洲际亚蓉欧大通道国际联运新机制、长江经济带物流通道联动发展模式等案例。五是产业 高质量发展方面,包括构建休闲渔业高质量发展机制、梯度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等案例。 ...
以制度刚性守护“无事不扰”
海南日报· 2025-08-14 01:01
海南涉企行政检查新法规 - 全国首次以地方性法规形式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海南省涉企行政检查条例(试行)》将于9月1日施行 旨在构建"无事不扰"长效机制 [1] - 法规推动政府监管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型 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促进政企互动合法性、合理性与有效性统一 [1] - 海南此前已上线涉企活动统筹监测系统 实行预约登记制 并创新推出"亮码检查"和"综合查一次"等数字化监管手段 [2] 法规核心创新内容 - 明确分级分类检查机制 深化"综合查一次"模式 全面推行"亮码检查" 将成熟做法通过法规固化推广 [2] - 推行"'少'干扰"原则 优先采用非现场监管方式 如书面核查、信息共享等 确需现场检查需遵守年度频次上限规定 [2] - 覆盖涉企行政检查全链条 规范"谁来检查、怎么检查"问题 为执法行为划定明确操作边界 [2] 营商环境优化逻辑 - 法规本质是通过限制行政权力过度干预 尊重市场规律 将企业经营自主权置于优先位置 [3] - "无事不扰"理念强调精准监管而非高频检查 需摒弃"管得多等于勤政"的传统思维 [3] - 以法治化手段稳定企业预期 使经营主体能专注业务发展 提升自贸港营商环境吸引力 [3]
最新自贸区制度创新指数出炉,广东前海排首位、南沙位列第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8 03:50
2024-2025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排名 - 全国57个自贸片区参与评估 排名前十依次为广东前海 上海浦东 广东南沙 上海临港 天津 北京 福建厦门 重庆 四川成都 江苏苏州 [1] - 与上一年度相比 前七名自贸片区保持不变 重庆上升2位 江苏苏州上升3位 湖北襄阳 江苏连云港 陕西杨凌 湖南岳阳 云南红河 黑龙江绥芬河 云南德宏变化较大 [1] - 指数围绕贸易便利化 投资自由化 金融改革创新 政府职能转变 法治化环境五大维度设计 2024-2025年度平均得分77.40 较上一年75.90有明显进步 [1] 领先自贸片区发展特点 - 广东前海领先全国 受益于国家战略引领 经济特区根基 港澳国际化环境 深圳科技创新场景 [2] - 上海浦东作为最早设立的自贸试验区 已成为制度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2] - 广东南沙以制度创新驱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深化与港澳机制对接规则衔接 [2] 省级排名与区域发展 - 省级排名中上海 广东 天津 北京 重庆保持领先地位 [2] - 江苏跃升至全国第8位 苏州片区全国排名提高3位 连云港提高2位 产业基础为制度创新提供保障 [2] - 江苏辖内自贸片区名次提升显著 发展动能强劲 为制度创新提供丰富应用场景 [2] 研究机构背景 -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成立于2015年 依托国家高端智库建设 连续十年发布该指数 [3] - 研究成果旨在为自贸区制度创新政策落地与改革方向提供建设性意见 [3]
今年十方面发力建设高水平法治政府
辽宁日报· 2025-05-18 00:35
政府职能转变 - 完善政府权责清单制度 推动政府管理依法进行 加强党政机关法律顾问队伍建设 [1] - 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常态化开展"法治体检" 重点加快法律服务体系和涉外法治建设 [1] - 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和"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 [1] 法律制度供给 - 科学编制年度立法计划 聚焦重要领域和新兴领域加强地方立法 [1] - 加快完善法规联动修改 对接修改 "打包"修改机制 [1] - 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 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 确保行政行为合法性和规范性 [1] 行政执法提质增效 - 规范涉企行政检查 加强执法监督 对食品药品等民生领域坚决检查到位 [2] - 整治乱收费 乱罚款 乱检查 乱查封和违规异地执法 趋利性执法等问题 [2] 风险防控与社会治理 - 完善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的应急指挥机制 [2] - 夯实四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体系 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 [2] 数字法治政府建设 - 深化"一网通办"和综合窗口改革 提升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办理率 [2] - 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 智能化 便利化 [2] 权力制约监督 - 各级政府自觉接受人大 政协 社会及舆论监督 加强审计监督 [2] - 支持检察机关开展行政诉讼监督和行政公益诉讼工作 促进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 [2] 基层基础建设 - 政策 资源 力量向基层倾斜 持续为基层单位减负松绑 [2] 专项督察工作 - 部署开展法治政府建设专项督察 压实各级政府主体责任 [2]
以改革破难题增活力 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西安日报· 2025-04-29 06:27
政府职能改革 - 西安市印发《2025年对标先进深化改革提升行政效能工作方案》,围绕"深化六个改革"重点,以改革破解难题、增强活力,推动政府服务质效优化和行政效能提升[1] - 提出"高效办成一件事"理念,推出10个特色主题服务场景,建立权责清单动态调整机制,精简行政审批事项[2] - 深化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推进数据归集共享[3] 政务服务优化 - 推进政务服务中心向主题式服务整合,创新"情景模拟+AI测评"培训模式,培养"一窗通办"全科服务队伍[2] - 制定惠企利民政策全生命周期管理办法,开展"直达快享"专项行动,提升政策兑现质效[2] - 提升12345热线效能,设立"企业诉求"专区,实现AI赋能下的"智能秒转"和"一次解答"[3] 监管执法创新 - 推出不少于10个"综合监管一件事"场景,编制"综合查一次"清单,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4] - 构建智慧监管"一张网",在5个以上领域探索AI技术应用,8个执法领域推进"互联网+"跨层级应用[4] - 推行"扫码入企""一表通查"等涉企检查新模式,严格控制专项检查次数[4] 营商环境建设 - 推进市场准入、劳动保障、金融服务等重点领域改革,解决营商环境突出问题[5] - 制定创新平台服务产业发展政策,深化"链主"企业场景开放,推广"校招共用"人才机制[5] - 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目标突破32件,新培育2个省级、5个市级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5] 数字政府建设 - 完成数字资源中枢平台建设,实现省市数据双向共享,建立数据直达专区[7] - 构建通用AI大模型统一管理平台,完成本地化部署,支撑政务应用[7] - 打造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形成高精度数字底座,新增10个特色服务场景和1000项高频服务事项[7] 改革实施机制 - 谋划推出不少于50项"微改革"事项,构建"一领域一亮点、一区域一品牌"创新矩阵[6] - 推行投诉标准化分类处置制度,强化跨部门协同联办[6] - 要求各单位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改革[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