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

搜索文档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五秒钟法则(战胜拖延的秘诀)
经济观察报· 2025-10-05 04:22
(原标题: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五秒钟法则(战胜拖延的秘诀)) 正是因为这样的想法,所以导致他一拖再拖,最后一眨眼,一天都过去了,周末也结束了,自己还没有 做。 问你一个问题:你有拖延的习惯吗? 很多人都爱拖延,比如,他要写一份报告的时候,他总会想: "如果写出来的东西不够好怎么办?" "准备的素材是不是不够多?" "明天再开始写是不是也来得及?算了,先打一把游戏,然后再开始吧。" "太难了,一点也不想做,等等再说。" 而对于拖延,自己也深恶痛绝,但总是改不掉。 其实拖延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症候,对于个人的身心健康会产生很严重的影响,比如出现强烈的自责与负 罪感,还会对自我产生怀疑,严重时,还会伴随着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 一、造成你拖延的4个原因 那你为什么会拖延?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心理学家皮尔斯·斯蒂尔总结出来了4个原因。 1.对成功信心不足 对成功信心不足,一方面是你觉得任务太难,你毫无头绪,这时候你就会形成启动焦虑,也就不想干 了。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你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当一个任务来临时,你通常想完美地完成它,想准备得比较完 美了,一切准备得比较充分了,再开始行动。 完美主义是头恶兽,让你一再拖延。 2.讨 ...
拖延症,拿什么克服你?
虎嗅· 2025-06-12 12:57
拖延现象的社会普遍性 - 关于"拖延"的内容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强烈共鸣 其中一篇《拖延的本质是恐惧》阅读量超100万 点赞5万 另一篇拖延解法内容点赞超2万 [1] - 拖延被描述为"时代的精神病症" 具有普遍性特征 无人能完全避免 [1] - 作者自述作为资深拖延者 与学生时代至工作初期的拖延行为斗争十余年 [1] 拖延行为的心理机制 - 拖延本质是恐惧而非懒惰 包括对任务困难的恐惧和他人评价的恐惧 [2] - 典型案例显示 职场人因过度在意领导评价而逃避任务启动 形成"拖延-低质量交付-负面反馈-强化拖延"的恶性循环 [2] - 拖延被定义为"用短期舒适逃避长期压力" 核心是规避"做不好"的挫败感和"被否定"的羞耻感 [3][18] 最小启动原则方法论 - 解决方案提炼为"最小启动原则" 即无限降低行动启动成本 [4][7] - 操作步骤包括:任务无限拆解至最微小单元 专注具体操作步骤 通过默念原则强化执行 [8][9] - 以撰写材料为例 拆解为"开电脑-新建文档-写首字"三级步骤 通过实体操作打破思维僵局 [10][11][12] 行为心理学原理验证 - 大脑对庞大任务存在天然抵抗机制 微小步骤可显著降低心理阻抗 [15] - 启动后产生行动惯性 实际执行常超预期 如健身从换运动服开始 学习从开书本启动 [16] - 《微习惯》案例佐证 每日1个俯卧撑/1页书/50字的微目标最终形成持久习惯 [16] 实践效果与扩展应用 - 作者应用该原则完成本文写作 从新建文档到一气呵成 [13] - 适用范围包括健身 学习等多场景 建议以"五分钟"为最小执行单元 [16] - 被验证为"最实用 最易行的抗拖延武器" 能有效打破模糊恐惧导致的行动瘫痪 [17][19] 标准化操作指南 - 选择拖延任务 拆解至最小步骤 执行首步动作的标准化流程 [20] - 强调启动后认知重构 实际困难常低于预期 行动带来成就感累积 [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