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技术要素市场化
icon
搜索文档
【广发宏观王丹】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启动
郭磊宏观茶座· 2025-09-12 03:36
要素市场化改革试点背景与意义 - 启动要素市场化改革试点是因为中国商品市场和服务市场已实现市场化但要素市场仍不完善 旨在通过试点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建设 试点期两年至2027年完成 [1][8] - 改革基于2020年顶层设计和2022年总体方案 本次试点是对前述方案的推进落地 [1][8] 试点城市选择特点 - 试点地区涵盖京津冀协同发展 长三角一体化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区域战略重点城市 与区域战略内在吻合 [1][9] - 各试点实施方案结构基本一致但侧重点各异 如北京突出技术要素创新和数据要素流通 重庆侧重数据要素流通交易体系和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1][9] - 所涉城市2024年经济总量合计超过全国四分之一 影响力大且牵引性强 [1][9] 改革涵盖要素范围 - 改革广泛涵盖技术 土地 人力 数据 资本 资源及新型要素如算力 空域 频谱轨道等 [2][10] - 具体包括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改革 畅通劳动力和人才流动 拓展数据开发应用场景 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 完善资源市场化交易机制等 [2][10] 数据要素市场化思路 - 更大力度释放公共数据资源价值 北京城市副中心 杭甬温 郑州等地试点加强公共数据共享 开放和授权运营 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2][12][13] - 协同创新培育数据开发利用场景 合肥依托中国声谷 长株潭布局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 成都作为国家算力枢纽节点 因地制宜加大数据供给和释放数据需求 [2][12][13] - 探索数据流动交易机制 福厦泉 重庆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及苏南重点城市完善数据流通交易规则和加强数据安全保护 [2][12][14] 技术要素市场化思路 - 建机制 开展国家层面技术市场专项法规研究 构建统一技术市场规则体系 如北京试点国有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 苏南试点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 合肥试点完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 [3][15][16] - 搭平台 推动各地区各领域技术交易服务平台互联互通 如苏南试点鼓励发展跨地区知识产权交易中介服务 [3][15][16] - 优生态 发展科技服务业 加强技术要素与资本要素协同 如北京试点支持金融机构采用知识产权质押 应收账款质押等融资方式 开发知识产权保险和产品研发责任保险 [3][15][17] - 促开放 发展国际技术交易和加强国际科技合作 如北京试点支持建设国际化技术转移平台 [3][15][17] 土地要素市场化思路 - 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新增建设用地与存量人口和变化趋势匹配 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 如重庆试点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调剂和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 [4][18][19] - 创新产业用地供应 包括长期租赁 先租赁后出让 弹性年期供应等 支持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 如北京试点探索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和推行综合用地管理 [5][18][19] - 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再开发 细化完善低效用地认定标准 推动城镇低效用地腾退和主动退出 如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试点制定城镇低效用地认定标准和鼓励通过依法协商收回等措施盘活城镇低效用地 [5][18][19] 人力要素市场化思路 - 增机会 坚持就业优先和增加流动机会 如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加大事业编制统筹力度 福厦泉试点建立事业单位通过特设岗位引进急需高层次专业化人才制度 [6][20][21] - 强服务 加强就业公共服务供给 如苏南试点打造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和实现试点地区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试点支持探索外籍人才停居留便利制度 [6][20][21] - 优环境 优化市场环境和激发流动活力 如北京试点向用人主体授权 以企业年金 股权 期权等综合薪酬为重点探索人才市场化配置 [6][20][22] - 提能力 注重能力培养和释放流动潜力 如郑州试点丰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职业和标准目录清单 鼓励用人单位建立薪酬 岗位晋升与职业技能等级相衔接的激励制度 [6][20][22] 改革对中国经济影响 - 要素市场化是中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最后一块主要短板 [7][23] - 中短期内有助于破除内卷式竞争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解决经济最迫切的供求平衡问题 [7][23] - 激发微观效率和提高经济全要素生产率 巩固潜在增长率水平 [7][23] 中长期投资机会 - 要素交易平台建设为信息技术服务商和相关基础设施企业带来业务机会 [7][23] - 数据资产形成和要素产业链价值激活带动数据采集 存储 加工 分析 交易 安全等产业发展 [7][23] - 数据和技术应用场景培育为人工智能 工业互联网 智慧城市 自动驾驶等相关产业链带来中长期机会 算力 空域 频谱轨道等新型要素指向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7][23] - 推动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 促进早期研发资产化 [7][23] - 土地要素盘活和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带来相关企业资产负债表变化逻辑 [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