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

搜索文档
书写民族精神的凛然风骨(书里书外)
人民日报· 2025-07-31 22:22
文章核心观点 - 作者作为军旅作家 专注于历史题材非虚构写作 特别关注中国革命战争史 旨在发掘极端战争条件下形成的信仰与精神力量及其对当代中国人的意义[1] - 通过书写革命战争史 强调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主调 认为坚定的信念 坚强意志和前赴后继的牺牲精神可以创造人间奇迹[2] -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时代 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 规模最大 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战争 也是中华民族从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3] - 书写战争和历史根本上是为当代中国而写 特别是为当代中国青年而写 旨在赓续民族的精神图谱[4] - 社会发展需要物质发展和精神发展两个轮子同步 在物质极大发展的时代不能丢失信念和信仰 需要青年秉承前辈的品格与风骨[5] 作者作品与写作历程 - 专注于历史题材非虚构写作数十年 主要作品包括《天著春秋》《1901》《1911》等古代近代史作品以及"当代战争系列"4部作品《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1] - 《抗日战争》是"当代战争系列"中篇幅最大 写作最为艰苦的一部 用时15年完成 包括梳理档案 采访当事人和勘察战场[3] 战争历史意义与数据 - 解放战争期间淮海战役我军投入兵力约60万 支前民工达500万之众[2] -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 规模最大 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战争 实现了全民族抗战[3] 精神价值与民族传承 - 中国革命战争是对人类历史影响最为深远的伟大战争之一 展现了人民军队不屈的血性 顽强生命力和乐观精神[2] - 没有英雄情结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 革命战争史昭示坚定信念 坚强意志和牺牲精神可以创造人间奇迹[2] - 一个国家民族的长远发展需要精神图谱 拥有可歌可泣凛然风骨的精神图谱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4] - 社会发展需要物质发展和精神发展两个轮子同步 在物质极大发展时代不能精神上缺钙[5]
感悟历史情怀与时代精神的共振
人民日报· 2025-06-26 22:00
书籍内容概述 - 书籍《穿行于历史间的思考》由班永吉著,收录40多篇针对历史出版物及影视戏剧作品的评论文章,聚焦党史研究与红色文化传承 [2] - 作者强调中国革命历史的教育意义,呼吁通过历史题材创作传承精神财富如长征精神,并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2] - 书中评述多部作品如《穿越历史时空看长征》、纪录片《永远的长征》、电视剧《长征》,分析其历史价值与艺术表现 [2] 历史题材创作分析 - 作者评价电视剧《西北岁月》时,探讨其如何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并通过人物形象还原历史现场 [3] - 对图书《忠诚:优秀共产党人的故事》的评析肯定其细节刻画,提出面向青少年讲好英雄故事的方法论 [3] - 强调优秀历史题材作品需结合党史与近代史,展现民族奋斗精神,增强读者历史责任感 [3] 影视戏剧艺术价值 - 作者认为优秀影视戏剧应体现文化内涵与时代精神,实现历史价值与审美价值的统一 [4] - 批评部分"神剧""雷剧"过度娱乐化而缺乏精神品格,难以留存 [4] - 指出艺术创作需基于历史深刻体认,尊重创作规律,生动塑造人物形象 [4] 社会文化意义 - 书籍倡导通过历史与文艺的交织,激发爱国情怀与理想追求 [4] - 提出读史需"纸上"与"躬行"结合,感悟历史情怀与时代精神的共振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