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怀单品回归

搜索文档
“童年白月光”回归,麦当劳奶昔还能收割打工人吗?
虎嗅· 2025-08-16 04:00
产品回归与市场反应 - 麦当劳奶昔于2025年8月13日至31日在中国大陆13座"麦麦岛"城市旗舰店限时回归 为1990年推出的经典产品 2014年下架 [1][3] - 产品回归后出现严重供应短缺 顾客需凌晨5点排队购买 原价15元/杯的奶昔在二手平台被炒至137元/杯 部分门店因原材料断货暂停销售 [5][6][10] - 消费者对产品口感评价分化 部分认为口感过稀、香精味重、甜度过高 与记忆中的浓稠绵密口感存在差异 [11] 品牌历史与产品演变 - 奶昔为麦当劳进入中国大陆市场时的初始产品之一 1990年售价9-10.5元/杯 具有草莓、香草、巧克力三种口味 [1] - 2011年7月曾停售并推出"优果奶昔"新系列 改用透明塑料杯包装且涨价至12元 但因质地和糖浆口味问题未能获得市场认可 [21] - 2014年9月突然全面停售 官方解释为销量不佳及亚洲市场普遍下架 坊间传闻包括设备成本高、清洗维护复杂及新品竞争等因素 [18][19] 文化影响与消费者情感 - 产品承载强烈怀旧情感 消费者关联其与童年记忆、重要生活场景(如首次约会)及特定时代背景 [12][13] - 形成独特亚文化现象 包括明星粉丝效应(陈奕迅、童漠男)及IP形象"奶昔大哥"在TikTok创造23亿次播放量的病毒式传播 [16][17] - 在全球市场存在产品定义差异 英文官网区分"milkshake"(高热量)和"shake"(无奶) 美国市场因州乳制品法规限制采用"shake"名称 [23][28] 行业定位与市场挑战 - 奶昔品类在中国饮料市场处于边缘地位 售价显著高于主流饮品 同类产品如茉酸奶均价达40元/杯 [29] - 产品本质为国外市场代餐品类 但在中国市场被重新定位为高端瘦身食材 与大众消费习惯存在错位 [29] - 跨国公司面临本地化产品策略挑战 需平衡经典产品情怀价值与当代消费者口味偏好变化 [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