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左行右立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人遵守了20年的文明行为,居然是错的
36氪· 2025-09-01 13:36
曾经公认的文明行为,如今反转了。 文 | 壹十七 来源| 网易数读(ID:datablog163) 封面来源 | Unsplash 以下文章来源于网易数读 ,作者网易数读 网易数读 . 网易旗下栏目,用数据说话。 早高峰的地铁站,堪称打工人的军训现场。 转乘时的快步如同操场跑圈;没座位时,只能一路"军姿"抵达公司;到自动扶梯跟前,大家井然有序地从左侧小跑通行,在右侧站立列队,整齐程度堪比 军训汇演。 "左行右立",早已成了刻在许多人骨子里的乘梯习惯。但最近,风向似乎发生了变化。比如,今年五月北京地铁在部分扶梯上印上了两双并排的黄色小脚 印,明示大家两侧站立。 坚持了这么多年"左行右立",怎么现在突然要改了? 要不要"左行右立",大家吵翻了天 早在20多年前,北京、上海等城市就曾推行过乘坐扶梯时"左行右立",但当时大家还是并排站立为主 [1][2] 。后来赶上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要建设 文明城市,地铁志愿者和媒体们纷纷给"左行右立"打call,这一习惯才逐渐推广开来 [3][4] 。 时至今日,许多初到上海的外地游客,看到自动扶梯上整齐划一的"左行右立",还是会发出惊叹: 这就是大上海的电梯文化吗?!太有素 ...
中国人遵守了20年的文明行为,居然是错的
虎嗅· 2025-08-23 06:23
自动扶梯使用习惯演变 - "左行右立"曾被视为文明乘梯行为 为赶时间者提供便利 并在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期间被推广[3][4][5] - 社交平台显示 支持者主要认为该习惯能节省通勤时间 避免迟到 同时体现个人素质[5][9][10] 通行效率与安全隐患 - 伦敦地铁研究显示 扶梯高度超过24米时仅40%乘客愿意行走 "左行右立"模式效率低于双侧站立[18] - 自动扶梯梯级设计(高24厘米/深38厘米)比普通楼梯(高17.5厘米/深26厘米)高37% 行走易踏空绊倒[20][24] - 长期单侧站立导致扶梯部件受力不均 可能引发梯级晃动脱落或触发强制停梯[25][26] 事故统计与政策转变 - 2013-2015年广州地铁近70%站内事故与自动扶梯相关[29] - 日本电梯协会调查显示近60%乘客曾在扶梯上被背包撞击[34] - 多伦多(2006年)和日本(2020年起)已推行改革 日本扶梯行走率从80%降至60%以下[35] - 中国至少9城明确不再提倡"左行右立" 其中北京杭州删除相关守则内容 香港上海强调"站稳扶好"[36][37] 技术规范与行业标准 - 国家《自动扶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明确规定自动扶梯不得当作楼梯使用[7][20] - 北京市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指出单侧站立会加速设备损耗[25] - 北京应急管理学会建议通过明文禁止、广播宣传及人员监督三重措施纠正行为[40]
乘地铁扶梯,习惯该改啦!(服务窗)
人民日报· 2025-05-22 22:02
地铁扶梯安全规范调整 - 多地地铁运营公司倡议取消"左行右立" 改为并排静立 核心原因是安全考量[2] - 自动扶梯设计规范明确不建议在运行状态下行走 因梯级高度高于普通楼梯易引发踩空事故[2] - 北京地铁实测表明行走中的动态与静态复合应力会导致梯级链条不对称拉长 右侧滚轮磨损量比左侧高30%以上[3] 设备维护与运营优化 - 长期单侧承重导致自动扶梯部件磨损差异 维护成本上升15-20% 同时降低乘坐舒适度[3] - 地铁扶梯运行速度达0.65m/s 比商场扶梯快30% 行走摔倒风险增加2-3倍[3] - 高峰时段并排站立可提升载客面积利用率约40% 缓解通勤压力[3] 安全宣传措施 - 北京地铁在13号线西直门站等试点喷涂黄色脚印 强化视觉引导 同步升级梯级警示线[3] - 上海地铁新版安全宣传片删除"左行右立"内容 10年累计更新300余处安全标识[4] - 行业建议采用广播+屏幕+海报组合宣传 定期开展安全乘梯宣传周活动[5] 标准执行与监管 - 严格执行GB 16899-2011安全规范 北京地铁每日安排200名工作人员进行乘梯引导[2][3] - 上海落实电梯安全管理办法 年投入500万元用于扶梯安全宣传设施更新[4] - 成都地铁明确建议急行乘客使用步梯 高峰时段步梯通行效率比扶梯行走高60%[2]
告别扶梯“左行右立”,好心也需科学引导
南方都市报· 2025-05-20 19:36
城市公共交通行为规范演变 - "左行右立"最早源于1944年伦敦地铁的"请站到右侧"标识 旨在为赶时间旅客提供左侧超越通道[1] - 该规则经欧美 日本及中国地铁手册复制推广 成为国际惯例和城市文明标尺[1] - 中国一线城市在地铁建设初期引入该规则 作为文明乘梯标准[2] 行为模式与工程科学的冲突 - 扶梯设计参数(踏面高度21-24厘米 速度0.65米/秒)不适合步行 人为加速增加跌倒踩踏风险[2] - 全球约75%扶梯伤害发生在行走或奔跑时 南京地铁95%扶梯零件损坏源于长期受力不均[2] - 双侧站立模式通行效率更高 每分钟运送113人 比"左行右立"的81人提升39%[2] 公共设施管理优化方向 - 北京地铁采用"小脚印"标识引导乘客并排站立 上海广州等城市已劝导停止扶梯走动[1][3] - 建议设置专用楼梯或快速通道分流赶时间乘客 优化站内引导标识减少拥堵[3] - 倡导"包容性设计"理念 通过加宽通道 清晰指引 多元路径满足不同人群需求[3] 社会行为引导策略 - 需加强科学普及 解释"左行右立"具体危害 同时提供替代方案[3] - 伦敦霍尔本站实验显示 即使通行效率提升30% 缺乏持续提示时乘客仍恢复旧习[1] - 应保留互助精神内核 通过直观方式(如标识)引导行为改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