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碱矿开发

搜索文档
中盐化工子公司拟增资80亿引战投 加快国内最大天然碱矿开发提升优势
长江商报· 2025-08-07 00:00
公司资本运作 - 拟对全资子公司中盐碱业增资至80亿元 并引进战略投资者 引入资金规模不超过39.20亿元 [2][5] - 山东海化增资不超过23.20亿元 蒙盐集团增资不超过8亿元 合计31.2亿元 剩余8亿元缺口通过产权交易所挂牌确定 [5] - 增资目的为加快天然碱资源开发项目建设 降低财务费用 优化资本结构 分散投资风险 [5][6] 资源获取与整合 - 通过中盐碱业以68.09亿元竞得国内储量最大的天然碱采矿权(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 [3][4] - 原合资方太湖投资(持股51%)通过减资退出 中盐碱业成为全资子公司 [3][4] - 公司通过多次收购整合 包括2019年41.48亿元收购氯碱化工等资产 2021年28.30亿元收购青海发投碱业 [7][8] 产能与行业地位 - 当前纯碱产能390万吨 位居国内前三 [2] - 拥有世界最大金属钠生产线 国内最大糊树脂系统 国内前三纯碱及氯酸钠生产系统 [8] - 横跨五省七地 形成盐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纯碱-氯化铵、电石-PVC-水泥、精细化工等) [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9.98亿元(同比下降5.76%) 归母净利润5271.55万元(同比下降88.04%) [9] - 上市以来累计归母净利润约77亿元 2019年后年度净利润均超5亿元 [2][9] - 截至2025年6月底资产负债率35.23% 货币资金28.49亿元覆盖有息负债27.43亿元 [2][9]
山东海化23亿元押注天然碱矿:从氨碱到天然碱的转身,能否避开陷阱?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5 15:48
核心观点 - 山东海化拟以23.2亿元自有资金获取中盐碱业29%股权,跨界布局天然碱领域,以应对合成碱行业衰退[1][2] - 公司面临合成碱成本高、环保压力大等问题,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29.50%,净利润暴跌96.24%,2025年Q1继续亏损6652万元[3][4][5] - 天然碱工艺成本低、环保优势显著,通辽奈曼项目储量14.47亿吨,计划建成500万吨产能,预计年均贡献净利润4.82亿元[6][7][8] 交易细节 - 交易结构:中盐化工持股61%、山东海化29%、蒙盐集团10%,总注册资本80亿元,剩余181亿元通过项目贷款筹集[8][9][10] - 资金支付:山东海化分两期支付23.2亿元(首期19.75亿元在2025年8月8日前,二期3.45亿元在9月25日前)[10] - 产能分配:项目投产后山东海化可分享29%产能红利,但现有合成碱业务可能受冲击[12] 行业背景 - 合成碱劣势:氨碱法需消耗原盐/石灰石/煤炭,成本高且环保问题突出,行业产能过剩[2][5][6] - 天然碱优势:水溶开采工艺简单,成本仅为合成碱的50%-60%,内蒙古塔木素矿已验证经济性[6][7] - 市场现状:建筑玻璃需求萎缩导致纯碱价格下滑,光伏玻璃增速放缓加剧行业压力[1][2] 财务数据 - 2024年业绩:营收60.13亿元(-29.50%),归母净利润3921万元(-96.24%),扣非净利润亏损3776万元[3][4] - 2025年Q1:营收10.24亿元(-44.46%),归母净利润亏损6652万元(-142.75%)[4][5] - 现金流: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16.63亿元,同比改善(2023年为-3.34亿元)[4] 项目风险与博弈 - 股权博弈:中盐化工掌握61%控股权,主导项目决策权[9][12] - 执行风险:需完成产权交易所摘牌程序,且面临行政审批不确定性[12] - 产能冲击:500万吨新产能可能改变行业格局,挤压现有合成碱利润空间[12]